阿根廷和马尔贝克的结合可以算是一段完美的“婚姻”,马尔贝克流转到阿根廷才被发扬光大,一跃成为“南美葡萄之王”,阿根廷葡萄酒也因马尔贝克而大放异彩。
自2011年开始,每年的4·17都被阿根廷定为“世界马尔贝克日”,这一节日是阿根廷葡萄酒届的盛会,也是对马尔贝克与阿根廷“完美婚姻”的纪念。但你了解它的前世今生吗?
Malbec的原名叫啥?
似乎很多人接触和了解到马尔贝克都是从阿根廷或者智利开始的,我们知道这种酒颜色很深,而且是偏黑乎乎的墨水色,喝上几口就很容易把牙齿和嘴唇染黑,因此又有“黑酒”的绰号。
但阿根廷其实算是马尔贝克的第二故乡,它的发源地可是在法国西南产区的卡奥尔地区(Cahors),在这里它的名字是科特(Côt),又叫欧塞瓦(Auxerrois)。它也在波尔多和卢瓦尔河谷种植,但数量正在减少。
Côt在卡奥尔
马尔贝克 | D.R
说到Malbec/Côt的“原配”——卡奥尔,Côt在这里的种植面积约为3800公顷,与阿根廷的45000公顷相差甚远,它经常与丹娜和梅洛混酿(Côt占比大于70%),单宁浓郁紧实,酸度不是很高,黑李子、油墨、泥土和铁锈味比较明显。而阿根廷的马尔贝克则表现出更多黑色浆果、可可、肉桂、香草等气息,单宁丝滑,强劲而不失优雅,很像帕克喜欢的风格。
在卡奥尔,Côt的名声似乎从70年代起就跌入谷底,原因也有点让人捉摸不清,有可能是法国人的味蕾当时没能接受这种“比较糙”的品种,也有可能对于国际市场来说,Cahors这个发音也不太友好。总之,比起名声大噪的阿根廷,卡奥尔可以说是籍籍无名到了泥土里。
但近年来,卡奥尔的酒农们正致力于改变这种“一家独大”的局面,他们通过产区划分、改变风格、投资新酒庄等方式,向单一园的标杆——勃艮第看齐,试图让卡奥尔重回“马尔贝克之都”的宝座。
如今卡奥尔的马尔贝克相比之前有着更为直接的表达,浓郁、紧致、深邃、带有矿物气息。得益于地中海和大西洋的影响,马尔贝克在这里能获得精准的自然酸度。
在产区划分方面,卡奥尔计划先命名两个子产区:喀斯地区(Causses)和梯田地区(Terrasses)。
// 喀斯地区富含石灰石和黏土,有些地区还含有铁元素(这种红色黏土名为“sidérolithique”,也是卡奥尔的一个特性),这里的马尔贝克浓郁深邃,华丽恢宏,回味让人印象深刻,比如Cosse Maisonneuve酒庄的Cuvée La Matguerite。
// 梯田地区则位于山谷,富含冲积土和黏土,这里的葡萄酒有着迷人的单宁,优雅甜美,细腻精致。比如La Cuvée F du Château Famaey。
TIPS:
马尔贝克特别适合“自然酒”的酿造方式,特别是零添加二氧化硫,这种工艺在卡奥尔地区也很常见。
当马尔贝克遇到阿根廷
那么多的葡萄品种,为什么偏偏是马尔贝克成为了阿根廷的新贵?
这得从阿根廷的第一座农学院Quinta Normal说起,这座院校其实是法国农业学专家Michel Aimé Pouget于1853年创建的,当时他从法国引进了包括Malbec在内的一些法国葡萄品种进行扦插。
不过也有学者认为阿根廷的Malbec可能是Côt的变异品系也说不定,因为相比Côt,Malbec果实更为细小紧密,整个葡萄串看起来要比Côt小上一号。
我们知道阿根廷就在智利旁边,但二者的自然条件却天差地别。虽然都处于低纬度地区,但智利有着得天独厚的安第斯山脉和太平洋的庇护,使得中间地带成为优质酿酒区域。而在阿根廷,干旱、炎热的大陆性气候迫使葡萄必须在高海拔的地区才能生长,因此,阿根廷也是世界上葡萄园海拔最高的地方(平均海拔900米以上,最高处可达3000米以上)。
这么高的地方夜晚降温是非常厉害的,日夜温差可达20摄氏度,所以适合种植以马尔贝克为代表的味道浓厚、颜色浓郁的红葡萄品种。同理,芳香的白葡萄品种,如特浓情等也适合在此扎根。
-END-
文/Lilly
葡萄酒评论新媒体编辑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转载,请联系“葡萄酒评论”微信后台。
部分图片选自公共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