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云酒团队(ID:YJTT2016)
谣言年年有,今年何其多。从年初到年末,各种谣言一直霸屏酒业朋友圈。今天,就让我们看看2017年那些满天飞的酒业十大谣言。
工人回收啤酒罐徒手灌酒
月出假百威60多万箱
谣言:今年5月,一则9秒钟的造假视频火了。在这个名为“工人回收啤酒罐徒手灌酒”的视频中,工人用疑似回收来的啤酒罐徒手灌装啤酒,然后封盖。整个操作流程未经清洁消毒,卫生环境令人作呕。
真相:百威公司于5月29日发布声明,称视频片段来自假酒工厂,已报警。据悉,这则视频早在几年前就流传过了,而部分营销号在转发这则视频的时候,都默默地截掉了后边10秒执法人员的画面。
“酒煮海带”可以让癌细胞自杀
谣言:北海道大学一名教授,在43岁时大肠上出现6个良性肿瘤,手术后又长出肿瘤。他想到,海带对预防肿瘤有好效果,因为海带含有许多水溶性食物纤维。他以酒煮海带吃,一个月后通便非常良好,半年后再检查大肠肿瘤完全消失了。
真相:果壳网辟谣称,一些食物确实比较健康,但是指望吃某种特定食物防癌没有意义。身体非常复杂,癌症也是。
白酒+啤酒=自杀?
谣言:经常喝酒的人就知道白酒和啤酒不能混着喝。混着喝的结果是容易醉、恶心、头晕、呕吐,最重要一点是容易得肝癌。
真相:中国科协科学传播首席专家范志红认为,过量饮酒造成的肝脏损伤几乎不可逆转,但是现在并没有足够的临床证据证明白酒与啤酒同饮,一定会导致自杀的结论。啤酒的二氧化碳进入到人的胃部后,会产生膨胀,此时如果喝了白酒,白酒的高浓度酒精就会被胃部过量吸收,血液中的酒精浓度也会比只喝白酒上升得快,所以特别容易醉。
男性每周和朋友喝两次酒才健康
谣言:BBC纪录片《酒的真相》提到,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的新研究显示,男性每周至少要和朋友聚会喝两次酒,才能保证身心健康。研究称,这种“男性间的聚会”能有效降低抑郁症的发病率。
真相:适量饮酒可能跟某些疾病发病率降低有关,但饮酒对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所以可以适量饮酒,但是想靠着喝酒来强身健体,真的不划算。所以说小喝怡情,大喝伤身。
低度酒不如高度酒好
谣言:在人们的印象中纯粮高度白酒更加纯正,低度白酒是高度酒加水稀释降度出来的,所以口感、品质均不如高度酒。
真相:江南大学副校长徐岩表示,根据最新的国家标准规定,白酒按照酒度分裂,高度酒指的是45~68度酒精度之间的白酒,而低度酒则是指25~45度酒精度之间的白酒。目前,我国白酒50度以下的降度白酒和低度白酒已经占到白酒消费市场的90%以上,而42度以下的白酒占据了50%的市场份额(中国酒业协会统计数据)。白酒主要是由酒精、水和风味物质构成,酒度越高酒精刺激性越大,酒精对口感的影响度越大;而酒精度低,酒精刺激性减弱,需要更多的风味物质来支撑其风味口感。所以酒度度高低并不是衡量酒质好坏的标准。
白酒挂杯才是好酒
谣言:借鉴葡萄酒的挂杯现象,只有液体浓稠,能够挂杯的白酒才是好酒。
真相:北京工商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表示,酒水挂杯与酒水存储时间是相关的,与酒水好坏没有直接联系。劣质酒水通过长时间的存储,也会产生挂杯现象,而优质酒水通过存储时间,更会产生挂杯现象。酒水挂杯现象主要是酒水中的风味物质产生,如酸、脂类物质产生,而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有很多手段让低度酒产生挂杯现象。所以,挂杯现象并不能作为消费者评判酒水优质的唯一标准。
加水看酒水是否浑浊,可判断酒质好坏
谣言:为判断酒质好坏,有网友说在白酒成品酒中加水加冰后,会产生浑浊现象,看酒水浑浊,是否可以直观判断出酒的质量与好坏,甚至还可以鉴别出是固态发酵还是液态发酵。
真相: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副院长张五九表示,大多数消费者认为优质的酒水加水后会产生浑浊现象,而劣质酒水加水后不会产生浑浊现象,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酒水加水变浑浊主要是各酒厂在生产过程中对工艺的思考。有的酒厂认为加水变浑浊是优质酒水的表现,所以就通过工艺方法让酒水在加水后产生浑浊现象,而有的酒水企业认为酒水在加水后则不应该产生浑浊现象,所以通过工艺手段让酒水不产生浑浊现象。因此,酒水在加水后是否变浑浊的现象,主要取决于酒厂的生产工艺,而不是取决于酒水的好坏。
看白酒燃烧的火苗颜色判断好坏
谣言:看白酒燃烧的火苗颜色,蓝颜色的火苗是好酒的标志,而黄颜色的火苗是劣质白酒的特征。
真相:孙宝国表示,白酒火苗的颜色产生主要是由两种因素决定,一是火焰的温度决定火焰的颜色,火焰是一种反应,低温的时候是红外线,随着温度的上升,火焰从红色橙色到黄色白色,到青色蓝色,到紫色,最后是看不见的紫外线。二是气态和等离子态物质的元素构成决定火焰的固定光谱,元素表的每种元素高温下都会发出自己特定的光色。酒的主要组成部分为水和乙醇,其中乙醇为主要可燃物,是决定燃烧火焰从内到外一般呈现蓝色和黄色。所以不能通过火苗颜色鉴定白酒的好坏。
固态法白酒比液态法白酒更安全?
谣言:传统观点认为纯粮固态白酒才是好酒,比液态法白酒更安全。
真相:史上,我国最早的蒸馏酒是液态化法生产的,到现在为止,在黄酒的生产过程中还会有“汗酒”出品,今天在整个白酒的产品体系中,既有古老的固态化生产产品,也有“现代版”(只有几天的发酵周期)的固态化法生产的白酒,同时也存在着古老的高端液态化法生产的白酒及科普液态化发酵生产的产品,纵观全世界的蒸馏酒,只有中国的蒸馏酒存在固化生产方式,而被很多消费者推崇的高端洋酒都是液态法生产的。因此,液态法生产酿造白酒是很常见的,也是安全的,我国在GB2757-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蒸馏酒及其配置酒》对固态和液态白酒中甲醇、氰化物、真菌毒素、食品添加剂等都有严格的技术要求,只要符合该标准,都是安全的。
没外文背标、没保质期的都是假酒
谣言:不少人认为没有有外文背标,没有标明保质期的进口酒,都是假酒。
真相:关于背标——中国的法律对进口食品饮料的外文背标没有强制性规定,但《食品安全法》规定进口的预包装食品必须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有些中国酒商跟国外酒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经常会让酒庄直接贴上中文背标。
关于保质期——现行有效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11)规定——“下列预包装食品可以免除标识保质期:酒精度大于等于10%的饮料酒;食醋;食用盐;固态食糖类;味精”。因此,近年来,部分进口葡萄酒已经不再标注保质期了。
关于酒业十大谣言,你怎么看?文末留言等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