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
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转眼间,丁酉年端午节已过去数日,网上也看不到有关端午节的文章了,但梁州书院联合汉未央“祀屈子、迎端午、品民俗”活动的场面,却始终萦绕在我的心头,使我思绪翻飞、浮想联翩,甚而壮怀激烈!
小时候,整天盼着过节吃好的。不管啥节,连村里死了人,也因能够吃上好的饭菜而高兴!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过节的前前后后,形式多样的祭祀、礼仪、宴席、娱乐、杂耍、服饰、图案、符号……等等,潜移默化中,传统文化的诸多元素,不知不觉间慢慢地就浸入我的血液植入我的骨髓,使我对传统节日有着难以述说的情思和心结。一直以来,就节日而言,我总想写点什么,但因心有旁骛,加之才疏学浅,往往下笔无神,很少能够写出让自己满意的有关节日的文章来。
因缘际会,今年的端午节,我有幸被邀参加了梁州书院联合汉未央举办的“祀屈子、迎端午、品民俗”活动。
自以为参加过不少活动的我,认为这个活动和许多活动一样,不过是促销或者作秀罢了。于是乎,就抱着凑热闹的态度,漫不经心地坐在那,时而看看手机,时而和认识的人闲话几句,时而四处张望,因担心别人说我好色,更怕老婆发觉我在偷看美女,就收回目光,无所事事地喝着茶,坐等活动开始,心里却想着在活动开始一会儿后,就溜之大吉。
但万万没有料到,自以为是的我,这次竟大错特错!
更让我始料不及的是,活动刚一开始,我就被祭祀屈子的古法祭祀形式和古法祭祀场面,给紧紧地吸引住了,被其活动的内涵所展现的张力,给强烈而深深地震撼着、冲击着、感染着……我的眼眶,不止一次地被泪水浸湿!
别说我不主动提前离开了,就是谁要拉我出去,我也不会走出活动现场了。身着汉服的主持人丁锐先生,这位致力于弘扬传统文化的陕西理工大学教授,合着天籁般的古筝音韵,读着自己撰写的祭文:“屈子德文,万古流芳。斗转星移,岁月沧桑。今日神州,无限风光。告慰屈子,百业兴旺。金瓯稳固,雄踞东方。九州同德,物阜民康。一带一路,大国担当。接续传统,万众同心。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保和太合,大同世界……”国学素养颇深的丁锐先生,在读祭词时的面部表情和神态,特别是其声调的穿透力,渐渐地把我推回到了战国末期,我的眼前不断地切换着屈原第一次和第二次流放时,他在山林江边高吟《离骚》、《天问》、《招魂》、《九歌》、《九章》的画面……
我的脑海中总是浮现着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后,屈原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的场景……潜意识里,我的思维又跳跃到了公元1905年,想起了著有《警世钟》、《猛回头》、《狮子吼》等作品,影响‘较之章太炎《驳康有为政见书》及邹容《革命军》,有过之,无不及’的清末革命烈士陈天华,为抗议日本颁布的《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他留下五千言的《绝命书》,并致留日学生总会一信,于1905年12月8日晨,在日本大森湾投海自尽。他用自己的死,让中国人在羞愤中意识到民族的缺陷和陋习,刺激、警醒国人务必正视这些缺陷与陋习并加以改变……在自我意识的流淌中,我又由屈原自沉汨罗江而想到了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后投海自尽的陆秀夫,1895年甲午海战中投海自尽的邓世昌……
正当我沉浸在无限的追思之中时,我身旁的李传俊先生,用肩怼了下我,赞叹道:“活动办的真好!”他的一怼一赞,又把我的意识和思维,拽回到了活动现场。
我点了点头,慢慢说道:“是啊!真没想到,丁教授组织的这场活动,震撼人心,我几乎快要哭了!传统文化功底深厚的你,肯定是颇有感触了!”李传俊先生微笑着目示我先看活动。
从二楼的观礼台朝一楼看去,几十位身着汉服的传统文化爱好者,正在按照古时的礼仪动作,庄严而隆重地祭祀着屈子。特别是书院的孩子们,他们一板一眼的祭祀礼仪动作,令我禁不住对李传俊先生说道:“这么有内涵的节日活动,对少年儿童的成长及他们以后的人生,将会产生深刻而巨大的影响!” 李传俊先生连连点头称是。
祭祀礼毕,书院的孩子们,身着汉服,在悠悠古筝声中,齐声背诵《橘颂》、《师说》、《春江花月夜》、《兰亭集序》等篇章……接下来,红茶馆两位年轻美丽的女茶艺师,在古筝、古乐、古装、古皿、古韵的烘托下,进行了令人倍感宁静空明、怡然恬淡的茶艺表演……随后,大家一起到大宅门观看书院的孩子们自编自演的纪念屈原的文艺节目,还有书法、包粽子、做香囊……等活动内容。
当时,我不止一次地产生了写作冲动,并答应丁锐先生就丁酉年梁州书院联合汉未央“祀屈子、迎端午、品民俗”活动写篇文章。但当天下午和当天晚上,我因俗事杂务缠身,竟一字未写。翌日,又为膏梁谋而值班一天一夜,心中甚是忐忑不安!尽管,我满脑子想的都是有关端午节的各种元素,甚至想起了幼时我在老家韩城过端午节的情景……并由此勾起了我无限的情思和遐想,我的思绪如脱缰之马,纵横飞奔,翻腾闪跃,但涌现在脑海中最多的场景和心中最深的感触,始终都是梁州书院联合汉未央“祀屈子、迎端午、品民俗”的活动内容,直到我坐在电脑前敲击键盘时,仍满脑子都是端午节那天,参加梁州书院联合汉未央“祀屈子、迎端午、品民俗”的活动场景!虽甚感诧异,却不知何故?
文章写罢,细思之,才知情之所至,思之所笃,乃风追屈子也!
本文由杨听涛原创(xiuxiandupinTX)
禁止侵权,未经授权盗取作者图文
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