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怪几年前让整个市场的消费者都心有余悸的“三精一水”勾兑假冒伪劣葡萄酒,一提到国内灌装,很多人立刻就联想到“混入廉价国产葡萄以次充好”、“简陋脏乱的灌装环境”等负面印象……同时还被安利了不少鉴别假酒的奇葩方法,比如:
看条形码编号是不是以69开头
很多文章都强调条形码和原产国的关系——“69开头的为中国灌装,0为美国,3为法国,7为智利,8为西班牙,9为澳大利亚”。这确实是正确的国际条形码前缀,但没什么实际意义。
对制假厂商来说,条码本身只是印刷品,正标都能作假的人,背标的数字做假又有何难;而即使是向海关递交报备的正规进口葡萄酒,背标上的条形码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时候也是由进口商编写的。
再加上有些国外厂家会生产专供中国的产品,并委托在国内的进口商申请条码,因此69开头但真正从国外进口的葡萄酒,尽管不常见,也不是没有。
看容量单位是cl还是ml
快餐式的鉴定技巧还喜欢提到酒瓶上的容积单位。“同样标准瓶的酒,原装进口葡萄酒酒标上容量用cl(分升)做单位,而进口罐装酒或假冒进口酒则是ml(毫升)”,这当然毫无根据可言。不管酒标上是ml还是cl,就和背标上的条码一样,对假酒或者仿冒者来说,不过是个印刷品。
而瓶子上的压印,不管是ml还是cl,都可以在中国制造——作为食品用玻璃瓶的出口大国,很多从国外进口的葡萄酒,酒瓶还都还是原产于中国的。
同时在欧洲,cl或者ml并没有法律上的规定,因此酒瓶上标哪一种计量单位都很正常。同理的,还有类似“法国人或意大利人在背标上肯定不会用英语介绍”,也是不少人一厢情愿的假设而已,并没有实际根据。
把葡萄酒滴在纸巾上,看变化
还有种鉴定技巧教大家把葡萄酒滴在纸巾上,“由于假酒色素颗粒大,水会先渗透开来,酒色和水之间有明显的分界线”,这个技巧用在假酒上确实屡试不爽,唯一的问题是,用在真酒上也是一样效果……
真的葡萄酒,颜色也来自葡萄皮上的天然色素,所以同样在纸巾上渗透的比水慢,同样酒色和水之间有明显的分界线。
更别提如今完全用香精和人工色素酒精兑出来的假酒,因为造价并不比用便宜的葡萄酒以次充好来的便宜,已经非常少见了。
现在的山寨葡萄酒,多是用廉价葡萄酒冒充贵酒,和真酒主要的差别体现在口味上,而化学特性上相差不多。所以不管是用纸巾还是用碘酒用小苏打用试纸,都没法区分出来。
看瓶底凹陷深度
很多资料说原装进口的葡萄酒瓶底多呈锥形凹陷,且瓶底深部较厚,以利于收容沉淀,所以瓶底凹陷越深越好。但实际上,大部分日常饮用的葡萄酒根本不值得陈年,更别提什么专为保存沉淀设计的瓶底了。
其实瓶底为什么有凹槽的原因的解释有很多,唯一大家都能同意的解释是“因为传统”……其他的解释诸如可以让瓶底坚固一点,让酒看起来多一点,倒酒的时候抓手方便一点,让瓶底的沉淀沿着凹槽壁滑下而不会在瓶底腾起悬浮在酒中等等,都有一定道理。
除此之外
还有不少奇葩问题
让卖酒方哭笑不得
▼
“你的酒塞顶上有霉斑,肯定是国内灌的!灌装车间不卫生!”(在湿润的酒窖里长期储藏的葡萄酒,塞子顶部都有可能张点霉斑。但由于任何霉菌都无法在正常的葡萄酒里生存,这对酒本身并没影响。)
“你这酒瓶顶上的铅封能转的动,肯定是国内灌装的,机器力气不够”(这可是手动做铅封的勃艮第名庄啊老大 )
“你们酒标没用保鲜膜裹起来,肯定是国内灌装的!没经过国际运输”(有保鲜膜的那些也是之前工作人员幸苦加班裹上去的啊……)
“你们酒的塞子是塑胶,肯定是国内灌装的!进口酒塞都是整块原木”(真正用“整块原木”的酒庄不可能80一瓶在网上甩卖,不够塞子钱呢~)
那么
什么是国内灌装酒?
大家常说的“国内灌装酒”,就是指不通过常见的瓶装,而是用更大的容器散装的形式进口到国内再装瓶贴标的葡萄酒。大多数消费者怕的,其实是用灌装酒假冒其他进口葡萄酒,质次价高的“假酒”。但这种酒,单从外包装来区分需要不少专业的知识,不是网上那种快餐式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的。
真正避免买到假酒的方法
又有哪些?
其实原瓶原装进口的酒也不代表一定会好喝,同样不乏品质粗糙,口感拙劣的烂酒。买酒的时候要做到去芜存真,慧眼识珠,作为一名葡萄酒消费者,可以做的是下面几点:
▶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也许不懂法文、不懂英文,也不知道如何从酒标和瓶塞等方面辨别真假。但你可以选择可信的购买渠道:从你信任的商超,网店,或者零售等地购买。如果是在不熟悉的地方第一次买酒,最好先只买一瓶以确认品质。
▶不要贪图便宜,太便宜的葡萄酒一定有诈。
▶了解更多的葡萄酒知识,修炼一身好内功,你的味蕾不会欺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