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估计是所有商品中消费者忠诚度比较高的产品之一,消费者一旦认定喝哪家白酒,除非是发生严重的产品质量问题,一般不会换厂家。但为什么换成经销商后说翻脸就翻脸呢?先撇开产品本身不说,我认为第一肯定是厂家给经销商的利益分配出现问题,其次就是厂家对经销商的服务没做好。不管是有钱还是没钱的经销商,做代理都是为了赚钱,不赚钱或者是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的生意,即便开始时经销商有兴趣,如果长时间入不敷出的话,相信没几个能坚持下去。所以要制订出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和经销政策才是关键,要让经销商看得到希望并认为可行。有思路有政策后,事情能否成就看具体执行的人了。
我07年底离开董酒,离开短暂在一家公司待几天后领导就推荐进入仁酒,12年底离开。两家公司都是因为改制,要么是公司被政府出售,要么就是厂家要收回经销权,最后都是安排我负责市场遗留问题处理,不是给经销商向公司要完成合同任务的返点费用,就是找经销商收应收账款。就这个工作安排来说,我是两头不讨好,但结果基本让大家满意,只是品牌非常受伤害,现在如果还遇到原来这两家产品的经销商,提起以前的事情,对方都是怨声载道。
当然这两家公司的体制比较特殊,不是国资控股就是政府领导掌舵,很多决策也不是当时的企业负责人能决定的,在这里就不展开讨论。回到我们具体办事人员的头上,经销商对我倒是没有多大的埋怨,很多至今和我还保持着友好的联系,只是对之前各区域市场的负责人有的就不那么客气。我记得有次开经销商大会,正式开会前,公司给每个经销商发了写着给经销商服务的业务人员名单,请经销商写考评意见。意见收回来以后,领导看了勃然大怒,开会时虽然没点名批评,但也是多次摇头怒气难消。如果经销商不欢迎,业务是很难开展的,不管做什么生意都是先做人,人都不接受,其他事情又怎么可能进行得下去。当然,出现这种情况,也不排除是经销商方面的原因,但不管怎样,受多大的冤枉再生气也要想办法改善和经销商的关系。现在生意这么难做,不多动点脑筋,轻轻松松就想经销商拿钱出来怎么可能?
不过话说回来,政策和人是一方面,产品质量和品牌诉求才是根本。作为厂家,要稳住经销商,但更要关心消费者的需求,归根结底酒是卖给消费者喝,只有消费者喜欢认可生意才做得下去。现在早就已经不是计划经济时代了,是买方市场,而且不仅国内就是全球整体经济形式都低迷,还要靠所谓关系和指望回扣也许短期能起作用,追求长期利润打造长线品牌的话,质量上不仅要精益求精,品牌文化更是要和消费者能够形成情感共鸣。
在这点上,我是推荐茅台镇酱酒博物馆的酒中酒,有兴趣的消费者,不妨试下。反正我是喝过后,就不想再喝其他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