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粮液生态酿酒基地
2021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4个生日。
当天,五粮液“十里酒城”,近4000名普通而又特殊的员工,一如既往地用坚守岗位,度过了这难忘的一天。
这近4000名五粮液人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退役军人,他们退伍不褪色,发扬在部队时的优良传统,争当企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在各自岗位用汗水和智慧,不断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五粮液产业园区内,“让军人成为社会尊崇的职业”“让退役军人成为企业发展的中流砥柱”“离军不离党,退役不褪色”等标语随处可见,述说着五粮液的军民鱼水情。
陈小波,五粮液人民武装部人民武装主管、退役军人服务站副站长,他对五粮液博物馆里的老照片印象深刻:“照片拍摄于1986年,地点是老山前线,战士们出征时,用五粮液酒作为壮行酒、出征酒,而那一年,我刚刚出生。”陈小波说,当年,五粮液赴云南前线慰问团,8天慰问了31个单位,行程3000千米,几乎走遍整个前线阵地。“每次看到这张照片,我都心潮澎湃,深感自豪。”
五粮液集团
石成均,五粮液513酿酒车间一名班组长,曾在山西某空军当兵,退役后于1996年进五粮液酒厂513车间第3跨,1997年被提为第9跨副组长,2003年成为组长后就一直守着第13跨窖池,一干就是25年。他率领的班组优级酒率在513车间连续三年排名前三,今年上半年就已完成了全年优级酒生产任务。
“当没当过兵,走路姿势就看得出来,精气神不一样。”石成均说。他把部队老班长的严格管理作风,带到了车间。一方面严格要求自己,25年来始终坚持记笔记,每一轮酒,糟、水、曲、入窖温度,酿出来的酒质等一一详细记录下来,寻找其中的规律,不断总结经验,提高酿酒水平;另一方面,秉持五粮液“传帮带”文化传统,对组员严格要求的同时,毫不保留地手把手教,培养人才,其所在班组先后走出了8个组长和8个副组长。
在全世界最大的单体白酒酿造车间——五粮液523车间,有160个班组3700名员工,年产白酒达4万吨,繁忙的车间里,退役军人是一道壮丽风景,占了车间职工总数的12%,其中车间副主任2名,班组长及管理人员38名。
陈志昌,五粮液523酿酒车间退役军人班组长,是1989年入伍的工程兵。跟石成均一样,陈志昌同样是一位以身作则又不遗余力传帮带的“老班长”,他带领16名退役军人在酿酒岗位上,永葆军人本色和优良作风,屡次创下优良业绩,产品优质率持续名列前茅,被评为“退役军人示范班”,成为523车间的一大“标杆”。
军人作风讲究苦干、实干,纪律性强,善于协同作战。退役军人班的组员就像一个战斗连队一样,特别能吃苦,彼此之间配合默契,起糟、拌料、上甑、摘酒、摊晾、入窖……每一个酿酒环节都井然有序,齐心协力酿好酒。
五粮液“十里酒城”,既是一个开放式的工业旅游景区,也是一个特大型的白酒生产企业,安保工作挑战很大。五粮液依托公司安全保卫部、专职消防大队等单位,分工明确,恪尽职守,秩序井然,确保生产、生活、经营安全。同时,抽选700多名退役军人、专业技能人员组建了基干民兵大队,平时生产,急时应急,战时应战。
曾泽科,五粮液安全保卫部特勤大队大队长,曾在某集团军野战部队当兵,期间参加过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救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部队对我改变很大。”曾泽科告诉记者,小时候他非常叛逆,当兵回来后,自己不知不觉像换了一个人,在家孝顺父母,在公司懂得担当、责任和踏实干好工作。
曾泽科说,虽然退役了,但他和五粮液其他退伍军人一样,坚持退伍不褪色,时刻准备着应急救援,应对突发事件。“只要公司下命令,立马赶赴灾区一线,像云南鲁甸、四川九寨沟地震,公司都是第一时间集结救援物资,我们都是当天便赶到。”
练刚,五粮液江苏战区南京营销基地总经理,2008年入伍驻香港部队。初入伍训练3000米长跑时,身体扛不住,老班长鼓励他:当你跑不下去时,你一定要想想,你前面跑了多少,停下来了,前面就白跑了,还不如坚持跑下去。“这句话对我影响很大,一直激励着我,永不放弃,硬扛下来。进入五粮液工作后也是这样。”练刚说。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当时假期还没有结束,他便主动申请返回南京,成为第一个返回市场的工作人员。到岗后,他第一时间联系经销商,询问身体情况、动销、库存等,传递五粮液关心和政策,协助经销商做好团购销售,去年超额完成了南京营销基地目标任务。今年1到7月,比去年同期销售增长了50%。“转业不转志,退伍不褪色。军人的字典里,没有退缩二字,工作上无论多难,我都不会去拒绝它,而是迎难而上去执行。”
坚守匠心酿好酒
练刚告诉记者,五粮液十分关心和重视退伍军人,提出了“让退役军人成为企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建立了退役军人服务站,设立了“光荣之家”门牌;建立了退伍军人微信群,经常关心大家工作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常发学习文件,让大家保持军人本色。“什么是中流砥柱?就是要把部队里学习到的作风、执行力等优良传统带进企业,在此基础上提升业务能力、工作能力,快速成为岗位业务能手、标兵。”(四川经济日报 杨波 侯云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