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之后的状态是与酒客当时的心态和情绪直接挂钩的,对于绝大多数酒客而言,从没有无来由的举杯。悲苦忧愁时慢斟慢酌,欢愉喜庆时开怀畅饮,寂寞寥落时举杯彷徨,闲适散淡时浅斟低吟。凡此种种,皆是酒中真情、真性的显现,也是酒客调节自身情绪状态的过程。心生欢愉,不由得以酒助之;心怀愤愤,往往是一醉难平。
酒有抒愁解忧的功效,这是自古酒客都认可的共识。但是不论多醇厚的老酒,其迷醉功效都是有限的,而人的喜怒哀乐却可以是无限的,恰如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所写的那一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那么,如何用这功效有限的酒来疗愈自己内心绵绵无尽、密密无穷的情绪洪流呢?
从古至今的酒客们对于这一点都是各执一词,有人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三国魏曹操《短歌行》);还有人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唐代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而且他们往往是在举杯之前大说特说酒可以消解世间的一切烦忧,在酣醉或者醉而复醒时则是叹惋酒并不能消愁,到下一次饮酒时再信誓旦旦地坚称酒的消愁功效,然后循环上述流程。所以我在这里也不能妄下断语,能做的只有尽我所能地说个大概。
借用酒来抒泄情绪是古今酒客调节自身情绪最为直接的一种方式,但实际情况是酒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我们的绝大多数情绪问题,甚至有时候连舒缓的作用都起不到。尤其是当酒客在举杯之前就心有深重愤怒或者深切哀愁的时候,酒会很难动摇他的情感状态,即便一杯接一杯的美酒入腹,也只能是在原本就堆积的情绪块垒之上增加几缕更加沉重的复负担,在心中悲负面情绪累积到无法消解的程度时候,一醉意难平,再饮更难醉。
心有愤愤之意,然后冷眼看着这世间风云变幻之中那些自己无法忍耐的人或事,这才是是人间的真实常态,更何况这其中还有很多东西压根就不会跟随我们的主观意志发生些许转变。当此之时,只能一次接一次地举杯,酒过愁肠,却难以让那独饮独酌的酒客生出踏实的醉意。毕竟,酒能迷醉人的心神、麻醉人的身体,却无法真正代替他们做什么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