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15年,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因“伤名教”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举世哗然。
然而,在抵达江州赴任后,白居易却一扫失意愁容,面对颇具挑战性的新生活,积极为当地百姓谋福做事,深受爱戴。
也正是在这里,白居易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
其中,除《琵琶行》外,当属这首《问刘十九》最富盛名: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唐代的江州,对应的便是今天的江西省北部地区,而这首极具画面感的唐诗,也成为了江西美酒最响亮的推介词。
如今再提起江西美酒,自然当以“四特酒”为首。
1959年,周总理来到江西庐山,在品尝过当地一款清爽的美酒后,回味无穷,大赞其“清、香、醇、纯”,四特酒也因此得名。
此后的五十年,土生土长于江西的四特酒品牌,也开启了属于自己的“黄金年代”。
1963年的江西省名酒评选中,在一众同类型产品的“围剿”下,四特酒杀出重围,首度获评“江西省名酒”称号。
此后在1980年和1983年,四特酒又两度获此殊荣,正式坐稳了江西白酒头把交椅,成了当之无愧的“江西酒王”。
在最为辉煌的八十年代,用“一瓶难求”来形容四特酒毫不夸张,供销社永远缺货,只要抢到就是“硬通货”。
凭借着独特的口感,以及优越的口碑,包装朴素的四特酒,竟成为了80年代江西乃至中南各省最受追捧的酒类产品。
在当时,民间甚至有一句流行语:“想把客人招待好,桌上四特酒少不了”,这款产品超高的用户认可度,可见一斑。
然而,自进入21世纪以来,四特酒似乎在不知不觉中走上了一条下坡路。
依仗昔日的口碑和销售成绩,在21世纪的前十年,四特酒试图继续向全国范围内拓展市场。
按理说,这一策略并没有问题,彼时的四特酒,年销售额已经高达50亿,效益相当可观。
要知道,当时整个江西省白酒产业的年销售额,加起来也不过70亿。
很明显,四特酒已然抢占了省内绝大多数的市场,继续向外开拓市场,合情合理。
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就在四特酒“跑步前进”的关键期,原本前景大好的白酒行业,突然遭遇了一场灭顶之灾。
2012年,白酒行业被爆出“塑化剂事件”,即有不法商家动了歪脑筋,向白酒中添加塑化剂,凸显挂杯效果,试图以次充好。
“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这句古老的俗语用在此时,再恰当不过。
因为这一丑闻,白酒行业饱受冲击,正跑步前进的四特酒,更是元气大伤,栽了个大跟头。
而在风头过后,对营销逻辑把控不佳的四特酒,又错失了通过日益发达的互联网进行品牌宣传的先机,再难打响知名度,只得一步步缩回了江西老家。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岁月已经过去了,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极易形成信息茧房。
想做好一个产品,除了要从产品自身性能入手,还要学会叫卖吆喝,这是自古以来的经验,用在各行各业都合理。
希望今后,四特酒能够跟上时代的潮流,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将好产品推向更加广阔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