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喝白酒的朋友都知道,白酒有12种香型,根据个人的口味不同,每个人或许会更倾心于某一种或几种香型。然而,香型实际上是后来酒业发展的过程中才被区分确认的,你知道这其中的故事吗?
白酒盲品,谁更讨喜?
新中国成立时期,由于生产条件的限制,散装白酒占所有白酒总量的90%,这些酒要么被称为烧酒、高粱酒、包谷酒,或者以产地、人名来命名。
当时,酿酒工业还处在整顿恢复的阶段,当时酒类的生产由国家专卖局进行管理,1952年的的第一届评酒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的。这一次评酒条件比较差,评选基本是根据市场销售+化验指标来选,这一届茅台夺魁。
第一届评酒会选出了包含白酒、黄酒、葡萄酒3大种酒的8个名优品牌,在全国引起了极大震动,酒行业开始迎来大发展时期。于是,在1963年轻工业部在北京召开了第二届全国评酒会。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国酒类盛会。各省,市、自治区都经过层层选拔,精挑细选奉上自己的招牌酒,以求在评酒大会上一展风采。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共推荐了196种酒,包括白酒、黄酒、葡萄酒、啤酒和果露酒五大类。
但是这个时候,由于对白酒的香型并没有明确的区分,所有的白酒都混在一起盲品,评委按酒的色、香、味、百分制打分写评语,一轮轮淘汰最后决出优胜。这种情况下,香气浓的酒占优势,而放香较弱的清香、酱香型白酒得分较低,所以选出来的白酒八大名酒,浓香占了四个,酱香(茅台)、凤香(西凤)、清香(汾酒)、董香(董酒)各占一个。在参选的酒中,拔得头筹的是五粮液。
其实,从第二届全国评酒会的盲品结果很明显,在风味方面,浓香型白酒确实更讨喜。这也让浓香型白酒成为所有香型中,市场占有量最大的香型。
香型区分,促进市场发展
国白酒香型的确立始于1979年全国名优白酒协作会议及第三届全国评酒会。
在该次评酒会上,根据不同的酿酒工艺、不同的制曲工艺、白酒中不同的风味特征物质对感官的影响,正式提出和确立了清香、浓香、酱香和米香四大香型白酒。同时在该次评酒会上,有的酒样因不属于上述4种香型范围,而被列为其他香型。
后来有关科研院所和生产企业又进行了大量细致深入的科学研究,进一步划分了多种香型白酒。尤其是第四届、第五届全国评酒会的召开,对白酒新香型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先后增加了兼香型、药香型、风香型、特香型、芝麻香型和豉香型等香型。
此后,西凤酒作为独立香型得到确认,凤香型于1992年成为第五大香型,由此逐渐形成了“五大香型、五小香型”之说。后来老白干香型和馥郁香型陆续确认。至此,我国白酒目前共有12个香型。
白酒香型的认识及分香型进行评酒,无疑是白酒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在促进各香型白酒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工艺的进一步创新发展的同时,也让市场更加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