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自打它产生那一天起,就在人们生活之中形成了一种文化,并且始终位于“食文化”、“茶文化”、“服饰文化”等之首。人们处于大千世界,或悲或喜,或离或合,或爱或恨,或穷或富,或古或今只要和酒沾上了边,那就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提及当今中国的白酒,自然绕不过入口柔绵醇厚,回味悠长的酱香酒。
酱香型白酒在酿制过程中从不添加半点香料,香气成分全是在反复发酵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酱香酒酱香突出、回味悠长、空杯留香,饮后不上头、不刺喉,像交响乐复杂,宽敞,让人渐入佳境。作为产自茅台镇核心产区的酱香型白酒,成义煮酒更是集酱香酒香气香而不艳、低而不淡、醇香幽雅、不浓不猛等诸多特色于一身。成义煮酒郁而不猛、柔和芬芳,尝过的人皆赞不绝口。
在北方,似乎有一种习俗,叫“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这大概来自《水浒》中梁山好汉的豪迈举止。其实,古风今用有很多不“适应”之处。不管你家里存了多少酒,又或者是痴迷于酱香酒无法自拔的“酒鬼”,一般都不会用大碗或者大杯喝酒。相反,是用小杯,小到可以“一口闷”的酒杯。
为什么像成义煮酒这样的酱香酒需要小口浅尝,我们可以简单总结有以下几点:
含蓄内敛的文化内涵
小杯饮酒更符合国人含蓄内敛、温文尔雅的文化内涵。
在儒家文化统领的古代社会,大碗喝酒也仅存在于或是武松之流的江湖草莽英雄,亦或是诗仙李白般的狂士不羁,大部分文人雅士、社会名流更喜欢曲水流觞,小杯浅酌。
小杯宜观色、闻香、品味
在影视作品中,葡萄美酒总是伴随着晶莹高脚杯,轻摇慢晃,浅尝辄止。同样的,我们的酱香酒,品鉴的就是一个观其色、闻其香、品其味的过程。用透明无色或者白色的小杯子才能更好的用肉眼观察酱香酒的色调,判断酱香酒的酒质。
香味复杂细品慢饮
酱香酒作为白酒代表,酒香是出了名的复杂。遍读百书,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酱香酒亦有百人百酱,除了每个人的味蕾敏感度不一样,品出来的味道不一样之外,闻香也略有不同。
而酱香酒的品鉴闻香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步骤,小酒杯的杯形,可以很好的聚拢酒的香气,品酒的时候就更为方便。
度数高,大碗喝吃不消
宋朝以前,由于蒸馏酒技术尚未成熟,当时喝的酒一般为烧酒或黄酒,度数较低(10度左右),因此,当时大碗喝酒不足为奇。
但是,如今白酒度数一般都在四五十度,而酱香酒度数一般为五十三度,算是白酒中高度酒。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能大口喝酱香酒是吃不消的。但也不排除有些酒友的“酒量”+“酒力”惊人,但这种牛人毕竟是少数。
价格高,茅台酒滴酒就是银子
曾有人开玩笑说,不能大碗喝酒,都是因为茅台酒太贵的原因,这也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如今,茅台酒价格一路看涨,价格不菲,可谓滴酒就是银子,如果是大杯倒大碗碰式的牛饮,普通消费者很难做到。
酒在中国,无分南北,无分男女老少,无分汉满蒙回藏,饮酒之风,历经数干年而不衰。
在这寒冬腊月里,斟几两成义酒,虽不能如文人骚客那般拥着“红泥小火炉”,豪饮“绿蚁新醅酒”,叹一声“能饮一杯无”,却也能约上四五好友,三杯两盏,谈笑间或是家长里短,或是高谈阔论,亦能独坐于庭院,眼中是凭栏外的云起云落,嘴中是成义煮酒的郁郁酱香,肚中是酒入豪肠的暖暖思绪,真是别有一番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