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晚,一场解密“浓香密码”的直播课程——《浓香型白酒认知》火爆开讲,观众热情高涨、反响强烈,课程开始不足1个小时,观看人次即突破2万,整体评论数达3000+。
作为《中国酒业科普大讲堂》(二期)的最后一讲,中国首席白酒品酒师、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博士、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第22代传承人张宿义从浓香型白酒的历史、浓香型白酒的酿造特点、白酒生产技术的发展前景三方面详细讲述了该如何科学、正确地认知浓香型白酒,带领大家认知浓香型白酒的奥秘,走进浓香的世界。
泸州老窖作为浓香鼻祖,自20世纪50、60年代起,便毫无保留地将浓香型白酒酿造工艺在全国进行普及,特别是1959年由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第一本白酒酿造专业教科书《泸州老窖大曲酒》,规范了全国浓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期间,泸州老窖研究形成的“人工培养窖泥”、 “成品酒勾调”等先进技术和理论,无私地在全国白酒厂推广。20世纪70年代开始,泸州老窖响应国务院“提高名酒质量”的号召,在全国开办酿酒科技技术培训班27期,为全国20多个省市的酒厂培养了数千名酿酒技工、勾调人员和核心技术骨干。
一部浓香型白酒的历史,也是半部中国酒业的发展历史。在张宿义看来,想要了解浓香型白酒,需要清楚其定义和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浓香型白酒得到极大的发展。自1963年第二届评酒会以来,具有泸州老窖酒的风格特征的这类酒统称为泸型酒;具有茅台酒风格特征的这类酒统称茅型酒;具有汾酒风格特征的这类酒统称为汾型酒。1979年第三届评酒会,将“泸型酒”定名为“浓香型”,将“茅型酒”定名为“酱香型”,将“汾型酒”定名为“清香型”。在相关标准中明确了:泸州老窖特曲被作为浓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
此外,张宿义还在本次直播课程中深入浅出地分享了浓香型白酒的工艺特点。
当前,中国白酒酿造面临“开放式生产,生产设备简单,劳动强度大,经验式操作,定量化、精细化程度低,质量不可控”等现状,总体说来,当前白酒酿造技术可控性不高,稳定性较差。
在张宿义看来,想要改善并提升目前白酒酿造的现状,需要从微生物技术在白酒生产中的应用、白酒风味组学、智能化酿造三方面进行:加强白酒微生物在白酒生产中的应用;加强白酒风味组学研究与应用;进一步提升智能化酿造水平。
2020年春节以来,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对全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各行各业发展的影响极大。
特殊时期也衍生了新的传播方式,从线下到线上,讲述白酒工艺,传播白酒文化,科普白酒知识,“浓香鼻祖”泸州老窖勇于创新,用新时代的语言承载品牌经典,讲好中国白酒故事,铸造中国白酒品牌丰碑,让广大消费者更好地读懂中国浓香,尽情品味泸州老窖,深受行业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编辑: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