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用杜康解忧
李白喝四斤酒,照样写诗
陶渊明更是嗜酒如命
武松更是一连喝了十八碗
这古人咋就这么能喝呢?
好像千杯不醉的样子
在喝酒这件事上,其实现代人同样不枉多让。平时我们去聚会,常会遇到一些朋友,有着一副怎么喝都不会醉的样子。但更多的人是不太能喝的,“一杯倒” 的人也见惯不惯。
那么问题来了
有的人千杯不醉,有的人一杯就倒
酒量真的能靠多喝练出来吗?
其!实!并!不!能!
酒量的高低,由基因决定
换句话说就是
你的酒量在一出生就已经注定了
我们所说的「酒量」
其实就是身体代谢酒精的能力
一般来说,酒精在体内的代谢过程经历3个步骤:
第一步,乙醇进入肝脏后,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代谢得到乙醛;
第二步,乙醛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转化成乙酸;
第三步,乙酸最终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部分为人体吸收,剩余的则随尿液排出体外。
在人体中,都存在数量基本相等的乙醇脱氢酶,但缺少乙醛脱氢酶的人就比较多,所以说酒量主要取决于肝脏里「乙醛脱氢酶」的数量。
有些人天生对酒精过敏
有些人一喝酒就脸红
就是因为他们体内天生缺乏乙醛脱氢酶
喝进肚的酒精没有办法代谢
身体自然是各种不舒服
严重的话甚至还会产生
恶心想吐、头晕脑胀、昏迷不醒等醉酒症状
这样的人,无论怎么苦练
酒量就在那儿,不增不减
可能有些朋友会说,我身边有不少老朋友,以前喝一瓶啤酒都要吐。工作几年后,别说喝一瓶啤酒了,一个人干掉一箱啤酒都完全是小case。
这些所谓的“练出了酒量”
究竟是怎么回事?
练酒量用科学语言叫做「酒精耐受」,即相同量的酒精,对身体功能和行为产生的影响会越来越轻微。我们身体有很强的适应性,随着饮酒次数和量的逐渐增加,几乎所有人都可以慢慢产生不同程度的酒精耐受。
酒精耐受又分为功能性耐受和代谢性耐受:
功能性耐受是指喝酒后,身体尤其是大脑和神经,对酒精变得越来越不敏感,导致原来酒精对人产生的晕眩、兴奋等作用表现不明显。此时身体的解酒能力并没有变强,但人会觉得比以前更能喝。
代谢性耐受是指身体在长期的酒精刺激下,代谢酒的能力变强了。它不是通过改变大脑感觉,而是通过改变肝脏中酶的活性,使乙醇→乙醛→乙酸这个代谢过程变快,酒精因此能更快地从体内排出去,降低对于各大器官的损害。
不过,我们虽然能通过多喝酒来提高「酒精耐受」的能力,但无法弥补天生的基因缺陷。
既然注定无法“千杯不醉”
怎样才能避免喝醉呢
一、空腹莫饮酒
喝酒前先吃点青菜、豆制品、肉类、牛奶或酸奶垫垫肚子,不但能够延缓身体对酒精的直接吸收,还能促进酒精分解,并在胃壁形成保护膜,减少酒精进入血液达到肝脏,降低酒精的损害。
二、切莫大口猛喝
喝酒不宜过快过猛,应当慢慢喝,让身体有时间分解体内的酒精。在酒桌上罚酒数杯或一口闷,就会导致血液中酒精浓度猛然升高,更容易出现醉酒症状。
此外,还可以多喝水来稀释酒精浓度,防止醉酒。但喝酒时一定不要喝可乐、汽水等碳酸饮料,以免加快身体吸收酒精的速度。
三、不宜多种酒类混合饮用
各种酒的酒精含量不同,一会儿喝啤酒,一会儿喝白酒、葡萄酒,身体对这样的不断变化是难以适应的。而且各种酒的成分、含量不同,互相混杂,会起变化,使人饮后不舒适,甚至头痛、易醉。
常喝混酒,还会给肝脏造成过重负担,易导致肝硬化等疾病。
四、把握饮酒分寸
在对自己酒量有个大致的了解之后,一定要学会掌握好分寸。比如喝到什么程度,需要休息一下。在快喝醉的时候,能不喝的酒就不要硬撑着喝了。
当然,你还可以吃些甜点心和水果解酒。像甜橘子类的水果就含有大量的果糖,可以加快酒精代谢,从而保持不醉状态。但一定不可以喝醋、浓茶解酒,这些都是误区。
不过
如果一杯就倒的你
偏要执着于“千杯不醉”的话
那我只能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