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葡萄酒界,有这样一位人物:他有学者的自信与傲骨,亦有智者的谦逊与豁达;他是广东酒类市场的灵魂人物,亦是中国酒业难得的既有务实精神又有思想高度的管理者。
他,就是前广东酒类专卖管理局副局长、广东省酒类行业协会会长,前广东省食品检验所(广东省酒类检测中心)所长(主任),现任广东省执业药师注册中心主任——朱思旭。
昨日,我们被朱主任的一篇妙文打动,他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国内葡萄酒行业大势,让我们备受鼓舞,特此转载。
《葡萄酒的现状与未来》
文/朱思旭
党的十九大提出,现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与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
葡萄酒是个快乐和健康的产业,没有人民的健康就没有人民的小康。葡萄酒不能拖了人民的后腿,既要保证人民的健康,也要给予人民快乐。
狄更斯《双城记》的开篇中说:“这是一个最好的年代,这也是最坏的一个年代。”
葡萄酒安全问题是悬在我们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2002年吉林通化出现以次充好的事件,2007年河南民权县也出现以假充真的事件,2010年河北昌黎出现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恶性事件……
在国外进口葡萄酒也曾出现冒仿葡萄酒产区的事件,如42万升法国朗格多克冒充法国波尔多产区的葡萄酒销往他国。
中国在追求小康的路上,中产阶级已经形成。
中国中产阶级的葡萄酒消费结构从金字塔型到哑铃型,又从哑铃型转到橄榄型,中国人对葡萄酒的消费从暴利时代的高端产品到投机时代的中高端产品,到理性时代的中低端产品,中国已经进入自掏腰包消费的理性时代。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葡萄酒最重要的消费大国之一,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10月止,中国已经进口葡萄酒超过六万吨,其中散装葡萄酒成为增长的亮点。
世界已经进入全球化的时代,蝴蝶效应的经济法则影响了葡萄酒产业的发展。今年是葡萄酒的小年,年初美国纳帕的一场火灾让世界葡萄酒紧张一把,法国波尔多、勃艮地遭受30年不遇的寒流,让葡萄酒原酒涨幅超出预期,中国葡萄酒市场何去何从,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问题。
美国卡耐基大学教授迪恩说:“我们不能决定手里抓到什么牌,但是可以决定如何出牌。”
中国国歌:“我们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国际歌说:“世上没有救世主……”在严峻的葡萄酒形势面前,葡萄酒的出路掌握在自己手里。
中国人是世界的买家,消费结构已经转为以中低档为主的理性消费时代,因此中国葡萄酒的出路是走以餐酒为主的路线,一百元上下的产品将成为消费的主流。
借鉴国外葡萄酒营销经验,树立中国葡萄酒集体品牌。国外有薄若莱新酒节、阿根廷马尔贝克葡萄酒节……
薄若莱新酒节活动
国内也要传播自己的节日,如吉林北冰红酒节、河北昌黎马瑟兰节、张裕解百纳节……同时做好国内产区文化,如原产地保护地理标识。
建立中国的葡萄酒文化自信,培养自己的葡萄酒人才。
参照英国WSET、美国ISG、澳洲葡萄酒A+……建立中国自己的葡萄酒人才培训体系。
中国悠久的历史、国力的强大决定了中国的文化必然强大,中国必须建立自己的酒类法律、酒类标准,自己的餐酒搭配规律。2018年中国八万亿美元的国际购买力,就有力地证明了中国是一个经济强国和文化大国。
毛主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革命高潮的到来,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见桅杆尖头了的一支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中国目前年人均消费葡萄酒1.5升,国际平均葡萄酒消费7.5升,中国的国力决定了中国葡萄酒具有巨大的消费市场。
中国目前种植葡萄有630万亩,其中约15%为酿酒葡萄,将来中国一旦转化为酿酒葡萄,理所当然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葡萄酒生产国和消费国。
杜拉斯《情人》:“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地来告诉你,和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倍受摧残的容颜。”
中国的葡萄酒必将由富转贵。
中国葡萄餐酒的春天即将来临。
作者简介
朱思旭
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
前广东省酒类专卖管理局副局长
前广东省酒类行业协会会长
前广东省食品检验所(广东省酒类检测中心) 所长(主任)
现任广东省执业药师注册中心主任
写在最后
朱主任给中国葡萄酒发展指出的光明大道,其实,也是进口葡萄酒的光明大道。
国内葡萄酒消费群体的日益壮大,但葡萄酒经营者不能因此就坐享其成,因为目前葡萄酒市场已成为买家市场,只有持续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葡萄酒,培养高素质的葡萄酒专业人才,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方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