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O近日获悉,澳大利亚酿酒葡萄在2022年迎来丰收,高于近10年平均水平,但由于失去中国市场等因素导致供大于求,一些葡萄甚至面临无人采摘的窘境。
这或将导致澳大利亚酿酒葡萄在本财年的总产能下跌28%,其价格也下跌了40%。
01
酿酒葡萄产能提高,供大于求
“2022年的采收季即将来临,今年澳大利亚的葡萄再一次丰收,但这丝毫激不起酒农们的欢心。”某澳大利亚酒庄的一名负责人凯文(化名)最近如是说。
“由于愿意收葡萄的酒庄减少,导致酿酒葡萄供大于求,我所在的地区有30%的葡萄都找不到买家,没人采收的结果就是烂在地里。”他说。
一家澳大利亚酒庄的中国区代表王慧(化名)向WBO介绍:因为供大于求,葡萄和葡萄酒难以销售,澳大利亚现在一些小酒庄都倒闭了。
在澳大利亚的葡萄酒从业者杨先瑞则表示:“的确,今年的气候条件非常的好,产量很大。总体的供大于求是存在的。”
WBO在澳大利亚政府农业、水与环境部也查到了相关的信息,该部门在2022年3月份发布的一份葡萄酒与酿酒葡萄报告显示:尽管2021-2022财年澳大利亚红葡萄酒的产量预计将比去年创纪录的水平有所下降,但绝大多数产区的酿酒葡萄在2021-2022财年的产量预计仍高于10年来的平均水平。
王慧表示:“当前受冲击最大的,就是酒农,以及过度依赖中国市场、自己完成耕种与装瓶的独立小酒庄。”
“那些自己拥有葡萄园,销售渠道固化,特别是针对中国市场的酒庄,目前面临的困境很明显。加之现在全球市场也不太景气,不少类似酒庄因此而倒闭。而酒农则因为酒庄减少了葡萄采购,销售遭遇危机。”她说道。
可见,如今的澳洲葡萄园不再是优质资产,而是沉重的负担。
02
中国市场的缺失是主因,多位供职于澳洲酒庄的华人已离职
王慧认为,中国市场的丢失是澳大利亚葡萄酒出现困境的关键问题所在。她说:“毕竟,以前澳大利亚有1/4的葡萄酒都出口到了中国。”
根据澳大利亚出口管理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澳大利亚葡萄酒对中国内地、香港、台湾地区出口额减少81%,仅为2.23亿澳元,而出口量则下滑86%。
杨仙瑞则指出:中国市场的缺失是一个原因,其他国家因为疫情,人们消费能力不及以前,也带来了出口的疲软。
在WBO的采访中也发现,多名澳大利亚酒庄的中国区代表目前要么转投其他国家的酒庄,一些在澳洲华人酒商则已经改行。上述接受WBO采访的王慧也刚从前东家处离职,加入了一家旧世界酒庄。
03
酿酒葡萄生产总值本财年预计跌28%,或波及下一个财年
这样的情况已直接波及到澳大利亚酿酒葡萄的产能与价格。
上述来自澳大利亚官方的报告指出:2021-2022财年,由于价格和产量的下降,澳洲酿酒葡萄的生产总值预计将下降28%,至8.1亿澳元,这是红葡萄品种价格的大幅下降导致的。
该份报告还预测:即便到了2022-2023财年,澳大利亚酿酒葡萄产值预计将继续下降8%,原因是出口和国内的销售仍无法满足本已高企的库存。
报告还指出:这两个财年的酿酒葡萄平均价格也预计会下降,特别是红葡萄品种,因为中国市场的缺失显著影响了该类别。
而早在2月,就有澳大利亚当地媒体报道:由于澳洲葡萄酒失去了中国市场,叠加疫情影响、运输成本上升,澳洲酿酒用葡萄价格大幅下跌40%。
04
巴罗萨谷处境不利,大企业压缩成本自保
不过,各个酒庄对产能过剩应对方式也各不相同。
杨仙瑞指出:如今,有的品牌已经转做本地市场,特别是维州的一些酒庄,由于离旅游景点距离较近,他们将葡萄酒与旅游结合,开设了葡萄酒俱乐部,从而获取了一些收益。当然,由于去年澳大利亚因疫情封闭了很长一段时间,他们同样遭受了影响。
“而处境比较不利的,则是南澳特别是巴罗萨谷,因为该区域的葡萄园太多。”杨仙瑞说道。
她还指出:把葡萄烂在葡萄园,应该只是酒庄老板一种夸张说法,实际上不一定有酒庄会做这样的事情,因为这会带来一系列次生灾害。酒庄肯定会采摘葡萄的,只是以较低成本储存,或者较便宜的价格卖掉。酒农也会采收,若无法卖给葡萄酒生产企业,还可以卖给烈酒厂,或者卖给生产葡萄汁的企业。
王慧则表示:“相对安全的,是那些没有太多葡萄园的国际化大型葡萄酒生产企业,他们一方面有中国以外的其他国际市场可以支撑,另一方面则可以减少采购葡萄与原酒,把成本压缩下来。”
出售葡萄园也是部分酒庄的应对策略之一。王慧详细介绍道:一些大企业如今还在出售葡萄园,仅保留品牌。如此一来,现金流更充裕,可以花更多钱在软件上,保证轻资产以灵活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