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的诞生,在每个地区和民族的传说中大相径庭,自从古罗马发展了蒸馏酒后,大大增加了酒类的经济价值。
原本不能长时间保存的粮食和作物,在发酵蒸馏后可以无限保存,这无疑大大推动了烈酒的发展。
进入了航海时代后,海上恶劣的环境,巨大的心理压力,都使得水手们必须喝酒,否则水手们滔天的怨气,会让哥伦布等不到发现美洲的那天。从此,水手约等于酒鬼。
海员们出发时自然会备够充足的威士忌,但返回却是个问题,因为没有足够的威士忌能够支撑下去,还处于原始社会阶段的殖民地可没有烈酒提供。
于是欧洲人干脆把蒸馏器搬到了船上,到了殖民地后一边实践一边教授当地土著蒸馏技术。
终于,到了17世纪,伟大的朗姆酒诞生了。
这一猛烈、粗糙的烈酒立即赢得了各国水手与海盗们的热烈欢迎,甚至成为各国海军的指定饮品。
从1655年,朗姆酒就已经成为英国皇家海军的配给品,每个海员都可以每天喝一杯朗姆酒,这一传统甚至延续到了1970年。
朗姆酒的原料是甘蔗,黑朗姆由焦糖和糖蜜发酵,金朗姆由甘蔗汁和甘蔗渣发酵,而它们无一例外,都是制糖业的产品和副产品之一。
在大航海时代,整个加勒比海乃至拉丁美洲地区,遍地都是甘蔗种植园,来自非洲的黑奴们终日在田间劳作,为那些喝杯茶都要翘着小指的欧洲旧贵族,生产一袋又一袋的砂糖。
那些剩下的副产品,被送入一个个地下作坊,酿出一瓶瓶辛辣呛口的液体,和命运悲惨的黑奴们一样的廉价。
最早的朗姆是口味很吓人的私酿酒,经过改良之后才有了现在的甜蜜与烈火的滋味。
由于原料的唾手可得,它成了贫穷者和亡命之徒的心头所好,包括海盗。
在种种的因缘际会下,朗姆酒成了海盗的代名词,与海盗文化永远捆绑在一起。
朗姆酒,三角贸易的原动力
作为一种廉价烈酒,朗姆酒迅速随着殖民者的活动遍及大西洋两岸,广受欢迎。
美国独立战争前,北美殖民地每人每年平均消费14升的朗姆酒。
朗姆酒贸易成了有利可图的买卖,它也就成为臭名昭著的“三角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欧洲殖民者们携带纺织品、枪和产自本土或美洲殖民地的朗姆酒到达西非海岸,从那里交换到黑奴,运往美洲殖民地,再从美洲殖民地交换烟草、贵金属、棉花、蔗糖、朗姆酒,如此循环往复。利润驱使下,这个三角似乎永不疲倦地持续运行。
一瓶朗姆酒加一块棉布就能买到一名未成年男性黑奴。在所有被出卖的黑奴里,60%左右在生产蔗糖的殖民地落脚,黑奴们发明的朗姆酒,又驱使着更多的黑奴来到加勒比海岛上。
这些甘蔗种植园的黑奴,在加勒比群岛上遭受疟疾、劳作、炎热侵袭,条件甚至不如美国南方种植棉花的黑奴,所以甘蔗种植园黑奴死亡率很高,需要西非的黑奴源源不断被运来填补。
随着风起云涌的解放奴隶运动和殖民地不断地反抗,殖民时代逐渐过去了,黑奴贸易也被废止。
今天的朗姆酒,已经成为大众消费的挚爱和消费主义的符号,洗脱了周身的血汗和罪恶。
当你品尝这杯酒时,浓烈的情绪和内心的火烧火燎,或许是它从那个不堪回首的时代带来的不多残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