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总共有10万多人拥有Cicerone的证书,但在这其中,拥有最高等级证书Master Cicerone的仅有16位,而Neil Witte便是其中一位。
从Witte最开始进入精酿啤酒的行业,到现在已经有21年多了。早些年,Witte在大学里攻读哲学,却在毕业后选择了去一家酒吧当服务员,考虑着他未来的计划。在上个世纪90年代早期,他开始学习家酿。在朋友的帮助下,他在康萨斯城的一家自酿酒吧里当酿酒师,正式进入精酿啤酒的行业。
一年前,Witte来到上海,酒花儿有幸约到他,做了一次专访。
Master Cicerone证书,当初对你来说,容易拿到吗?
Neil: 大师级的Cicerone证书很难拿到。为了通过这个认证,包括准备和学习在内,我花了4年半的时间,而且考了三次才通过。
作为Master Cicerone证书的持有者,你尝过各种风格的啤酒,那么你本身最偏爱那种风格?
Neil: 对我来说应该是美式淡色艾尔(APA),一款好的APA,能做到非常平衡,但是同时也不会失去其复杂性。而且,APA很常见,在风味上的表现也不那么有“侵略性”,可以跟很多种食物搭配,作为社交型酒精饮料的一种,特别适合跟朋友分享。
所以你喜欢APA,也是因为你本身比较喜欢事物处在平衡之中的缘故吗?
Neil: 对的,其实这个也反应了我的性格。朋友们说我是一个喜欢平衡、随和而多才的人。这一点,我认为一个人喜欢的风格的确和他/她的性格很有关系。
啤酒教育你觉得很重要吗?
Neil: 对于精酿啤酒行业而言,教育非常重要,甚至它直接关系、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发展。了解精酿啤酒是对从业者最基本的要求。为了让消费者能够真正喝上一口好酒,从啤酒本身的风味、啤酒的运输及保存、侍酒方式都需要熟悉。同时,只有足够多的人,告诉别人什么是精酿啤酒,让消费者喝到好喝的啤酒,这个行业才会得以发展。
对于消费者来说,如果他们想了解更多关于啤酒的知识,当然值得鼓励,但是,如果他们只是想喝点啤酒而已,我们并没有必要去要求他们同样接受一些专业的啤酒教育,毕竟开心和享受喝啤酒的乐趣才是关键的。
中国的酒精文化是以白酒为主题,啤酒是在近代才得以发展起来,全球已经掀起精酿啤酒风潮,那么中国的精酿在你看来是什么样子呢?
Neil: 我其实发现了很有趣的一个点,在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的精酿啤酒酿造商和酿酒师们并不像现在一样。因为美国并没有太久的啤酒传统,因而在初发展的阶段,酿酒师都是从模仿开始,而当中最多的就是英式和比利时的啤酒。
在我还在大道(Boulevard)酒厂工作的那段时间,推出了一款IPA,大概37 IBU,当时人们喝到这款酒的时候,脸上都会露出奇怪的表情,觉得太苦。但是在20年之后,美国从英国和比利时的模仿中脱离出来,找到了适合美国人自己的酿造风格,放之现在的标准来看,它已经完全不像一款IPA该有的样子。
或许中国现在的情况就像上个世纪90年代的美国一样,不仅很多酿酒师在模仿,而且消费者也在不断适应来自世界各地啤酒的风味,但是比当时美国要好的一点是,人们更乐意去接受啤酒中的不同风味。随着精酿啤酒在中国不断地发展,未来也一定会找到适合中国消费者、中国市场,有中国自己的特点的精酿啤酒。这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趋势。
啤酒和美食也是当代精酿啤酒文化发展的一个趋势,但对于来自中国的各种美食,搭配似乎不那么简单,甚至有人认为,中国的食物更适合搭配白酒,而不是啤酒,你怎么看?
Neil: 这种观点其实并没有什么根据,任何食物都可以啤酒搭配,跟菜系并没有太多关系。当一个主厨做一道美食的时候,他们寻找原料中合适的风味,然后将这些风味搭配在一起,一道美食中绝不仅仅只有一种味道。同样啤酒也是在探寻风味的可能性,啤酒尚可以应用在烹饪当中,搭配就更不用说了。每个人对味道和香气的偏好都不一样,只要你能找到合适自己的风味组合,那就是成功的搭配。
至于人们说,汉堡适合配上一杯IPA,奶酪和酸啤再好不过,都只是一种相对通用的说法而已,汉堡和奶酪种类和处理方式繁多,IPA和酸啤的配方也不尽相同,合理地运用风味之间削减、互补和对比原则,是最好的方式。也正因为如此,中式美食和啤酒也可以毫不违和地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