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离,是最能体现人情味儿的场景,而为了这人情味儿的场景,饯行饮酒就成为必须的仪式,劝酒的话语无比感人,而饮酒的行为又无比真诚。因此,许多感人肺腑的别离诗就诞生在这样的场景,诗以酒成礼,酒以诗传意,酒中充满诗意,而诗中浸满酒香。
但在交通和通讯都不发达的古代社会,别离是无比愁苦的,而饮酒赋诗最能告慰文人的风尘之苦。南北朝时期开创了“永明体”诗歌,从而开启盛唐诗风,使格律诗辉煌绵延千余年的伟大诗人沈约,就在一次和友人范成安的分别时,写下了一首千古吟诵的别离诗《别范成安》。
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
及尔同衰暮,非复别离时。
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
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
这首诗短小精悍,却情真意切。诗歌前半句说,如果我们还是少年,分手的时候没什么好伤心的,因为来日方长,且意气风发,行动便捷,总会有时间见面。但到了暮年,年衰多病,余时不多,又行动不便,见一面就真的少一面了,别离时就难免伤怀,因此感慨:要是能不分别该多好啊。诗人用一老一少两个情景来烘托两位老人别离时悲悲戚戚、无比沉重的气氛。
面对此情此景,诗人的千言万语都化作这一樽酒,对范成安说,我们今天喝酒一定要尽兴,哪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在一起饮酒呢!即使将来思念心切,要去梦中看你的时候迷了路,又如何去抚慰我的思念之情呢?传说战国时有一对好朋友张敏和高惠,两人分别后,张敏无比思念高惠,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就在梦中去寻找高惠,不想在梦中又迷失了道路。诗人借用这一典故表达彼此的感情,借以强化劝酒词的分量,说,如果我将来在梦中也找不到你,又叫我如何排解对你的思念之情?话已至此,范成安岂有不喝的道理。
若论劝酒词的水平,怕是唯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洒脱,可与此景的忧伤可比。沈约是南朝梁的开国功臣,深得梁武帝萧衍的信任。但在萧衍取代“齐”建立“梁”之前,沈约深得齐文惠太子萧长懋的赏识。据说文惠太子每次见沈约,都要谈到日落西山才结束。王侯们见太子一面不容易,就常托沈约在中间传话。沈约有一次劝太子每天早些时间起床,太子回答说,你知道我这人一向很懒,而且每次和你谈完话,总是睡不着,你要时常早些进宫来,我就能早些起床了。沈约得宠由此可见一斑。
范成安,即南朝名将范岫,与沈约在文惠太子时就已经是同僚,也和沈约一样,仕宋、齐、梁三朝,又都是梁朝的开国元勋,二人交情可谓不一般。沈约以智慧和文才见长,而范岫则以庄重谨慎著称,二人在性格上有很大的互补性。
梁朝建立后,范岫为官沉稳,兢兢业业,廉洁奉公,是个自律能力很强的人,最后死于任上。而沈约聪慧异常,懂得审时度势,精诚谋国,位极人臣,荣宠一时,却最终忧惧而死,而他的忧惧又是因为他太过聪明,不小心惹祸上身。
有一次沈约和梁武帝比赛看谁知道的栗子的典故多,比试的结果是梁武帝胜出。出了宫门,有人好奇问沈约,沈约说:“皇帝很要面子,输了会羞愧而死的。”这话传到了梁武帝耳中,本来兴高采烈的,结果恼羞成怒,非要惩治沈约,好在被群臣拦住。后来沈约和梁武帝俩人越闹越僵,直到有一天梦见齐和帝用剑割断了他的舌头,沈约醒来十分害怕,赶紧请道士向上天奏“赤章”,解释说行禅让之事,让萧衍代齐立梁并不是他的主意。梁武帝听说之后更加生气,三天两头派人谴责沈约。沈约最终忧惧而死,有司认为沈约文才冠绝一世,将沈约的谥号定为“文”。梁武帝看了后说,沈约的才华没有完全展现出来,他有所隐瞒,应该用“隐”字。于是一代文豪沈约的谥号就改为“隐”字。
范岫长沈约一岁,而在沈约去世后的第二年,范岫也去世了。这首《别范成安》当是写于天监八年(公元508年),范岫出任晋陵太守之前。
沈约当时生活在忧惧之中,想辞官归隐,梁武帝又不同意,因此每日茶饭不思,身体日渐消瘦。他给好友的书信中说,每过一段时间,腰带就要紧缩几个孔,胳膊每月都要瘦半分,照此推算,不知还能支撑多久。这就是“沈约瘦腰”典故的来历。
沈约还是一个特别怀念旧情的人。据说有一次沈约陪梁武帝喝酒,席中有位女乐师曾是文惠太子的宫人,当场喊出了沈约在文惠太子宫中的官称,沈约听后忍不住趴在地上嚎啕大哭,宴会因此中止。
忧惧之情加上暮年怀旧,沈约为文惠太子宫中的故友范岫送别,加之二人的共同经历,伤怀之情岂可用言语表达?而此时的范岫,和沈约一样,向皇帝提出辞官归隐,也没有得到批准。可范岫又是一个谨慎刻板的人,不是一般的言语可以劝动他喝酒的。
但就是沈约这寥寥八句劝酒诗,别离之苦、暮年境遇,让范岫卸下坚强和拘谨,二人触景生情,对坐而泣,酣饮方别。好在次年范岫又调回朝中做官,二人又可对坐畅饮,不似沈约所说“明日难重持”。
但,公元513年,沈约去世。公元514年,范岫也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