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现在都2021年末了,可是我仍然记得2011年的5月26日,在海航易控股与贵州怀酒股权合作的仪式上,海航集团时任董事长曾经风轻云淡地说过这么一段话:
“力争5年内生产能力突破5000吨,在贵州酱香型白酒市场‘做二望一’,成功打入全国酱香型白酒市场前三甲。”
海航易控股与贵州怀酒股权合作仪式现场
我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为仅仅10年时间,海航失败了!
虽说或许跟这期间“三公禁酒”和恰逢行业严冬有关,但不得不提一个最关键的地方—一收购之后的规划,海航是否完善呢?
首先,不管什么行业,要想“活起来”,第一个就得有市场。而海航打开市场的力度明显不够,消费群体不足以支撑它走下去。一句看似简单的“活不起来”,却像没有修缮好的水库大堤一样——缺一块让它漏水了,连基本的市场都做不到,又怎么能盈收呢?
现在是粉丝经济时代,要懂得打造“物粉”—一产品的粉丝。对卖酒的人或企业来说,为产品聚集粉丝,产品才会自动营销。
再者,海航的品牌度不够。虽然,海航收购的怀酒是贵州知名的老牌白酒企业,但是在收购之后为了打响知名度、沉淀市场,就不能一味吃老品牌的本。否则,“吃完之后”又该怎么办呢?
所以,收购并不是结束,而是企业新生命的开始!要想成功,就得看收购之后如何做产品才是关键。
最后,懂得看透本质。所谓资本投资,盈利才是终极目的。这就跟已经做好酱酒品牌企业的核心截然不同。
不管是老品牌的酱酒企业,还是酱酒行业的新秀,能做起来的,都是拿酒质(酒的质量)作为核心、作为第一生产力,而不会只想着挣够了钱就行。讲的通俗点,就是想要挣得多,目光就得放长远。想要一下子就盈利,在其他行业的某些领域或许能快速实现,但是想要在酱酒行业一蹴而就达到挣钱目的,明显不现实。
想让消费者信任,打开酱酒市场,酒质就必须作为企业的核心根本。这一点不能动摇,不能改变。这是众人皆知的常识,直白一点讲便是,好产品才能有好市场!
同理、广东烟草投资之所以也失败了,究其关键原因,和海航的失利无甚差别。所以,业外资本在投资时除了要理性之外,还应该敲响一个警钟,更多方位、更全面地考虑项目投资是否合适,投资之后的路又如何走。
当然了,并不是说海航没有在酒质上下功夫,毕竟它收购的是茅台镇本地好酒企。可就像我说过的,投资收购结束不是真的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应该做好有利的几手准备再下手才对。比如,业外资本的参与,本身就是跨行业投资行为,那么,在投资后是否有足够的行业人才到岗?他们对酱酒工艺的熟悉度如何,一年周期酿造之后的贮藏条件又是否合适?
再者,因为是资本投资,在做到资金快速回笼的同时,储存酱酒的年限是否还能保证在3年以上呢?单从酿造、贮藏的年限来讲,业外资本是否会意识到,酱酒是时间的艺术,不能着急呢?
所以,一味迎合酱酒的热潮而放弃本身的优势,得不偿失。不妨去观察一下行业,究竟有多少业外投资是成功的呢?
酱酒缺的从来不是钱,它缺的是耐心,缺的是时间!本质上来讲,由于对产区的依赖,仁怀人眼中的酒与山西人眼中的煤并无本质差异,都是“资源型”生意。
对于本地人而言,他们不管是躺着还是睡着,只要我把酒酿出来了就可以卖出去。他们处于生产端,是立足于资源之上的视角。但是世界看待仁怀、看待酱酒的方式是不一样的。这中间就会形成一个冲突,这个冲突就是海航和广东烟草进人酱酒之后失败的根本原因。
归根结底,我想表达的是,外来资本加入之后,总是想违背酱酒的时间周期,想加快速度,像做别的产品一样去经营酱酒,这样行不通。
对于做酱酒来说,这样的资本加人无异于是在拿钱打水漂。
真正有基酒贮备、有品牌积累的企业,面对无论多大的外来资本,一点也不怕。因为在酱酒面前,他们有的是时间和耐心。
【出局者因快而败,因急而衰,唯有持之以恒,方为制胜之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