馥郁香型白酒为我国白酒行业的一种创新香型。凝聚了几代人、几十年的研究及心血,下面就以酒鬼酒公司的介绍,一窥馥郁香型白酒的前世今生。
馥郁香型白酒的发展历程:
1956年4月成立的吉首酒厂就是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企业一直没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发展缺乏后劲,创造自己的名牌产品成为当务之急。
1976年初,酒厂成立了名酒研制攻关小组,先后派人到全国的名优酒厂学习取经,并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最后决定在原料成分上借鉴五粮液,在发酵工艺上借鉴董酒,同时尽量保留湘西传统酿造配方来生产自己的酒。该酒以湘西香糯米和云雾糯高粱为原料,取龙、凤、兽三眼穿石而出的泉水,采取大小曲结合发酵,于1978年成功酿出了自己的好酒,并取名为“湘泉”, 20世纪80年代末期成功开发了更高档的“酒鬼酒”, "酒鬼”是“湘泉”的高起点延伸。其青出于蓝胜于蓝。企业凭借“酒鬼” “湘泉”而走上了腾飞之路。在经历了“七五”起飞(1986-1990)、“八五”辉煌(1991-1995)和“九五”腾飞(1996-2000)后,酒鬼酒公司完成了从传统小作坊式工厂到现代大型上市企业的蜕变, “酒鬼”也成为香飘海外的著名品牌和中国驰名商标。“十五”期间,受诸多因素影响,酒鬼酒发展一度陷入低迷。进入“十一五”,随着2007年中粮公司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企业重组改制工作的成功告馨,标志着公司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恢复性发展阶段。纵观企业成长历程,酒鬼酒在追求高品质的道路上凝聚了几代管理团队和科研团队的心血。馥郁香型白酒的研制、定型、论证和提升的过程就是几代酒鬼酒人的一部奋斗史。
1、香型的困扰
湘泉酒1978年试制成功并批量生产。集大小曲酒工艺为一体,容各香型为一味,出厂酒度为54% vol,后生产38% vol低度湘泉酒。1988年,全国著名酿酒专家秦含章对湘泉酒的评价是:“湘泉酒具有用料独特、用曲独特、工艺独特、包装独特之独到之处,为酒类形象之新姿。”时任厂长的王锡炳运用名酒、文化与名人三位一体的办法,走文化路线,极大地扩展了“湘泉”品牌影响力。1989年,酒鬼酒正式面世。产品兼具“沪型之芳香、茅型之细腻、清香之纯净、米香之优雅”,乃酒中无上妙品。著名画家黄永玉为该产品设计了麻袋状紫砂陶瓶,创造出定位准确、契合白酒消费者心理的高档精品品牌,巧妙地绕过了以低档酒带动高档酒销售所难以逾越的“坎”。酒鬼酒的成功成为酒界经营实战的范例。
20世纪70年代后期,白酒就有了香型的概念,并逐步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酒鬼酒和湘泉酒尽管有着独特的生产工艺和产品风格,也有良好的口碑声誉。但由于起步较晚,企业的生产规模、科研水平、销售额、市场覆盖面等未能达到国家确定独立香型的基本标准和条件。因此,酒鬼酒、湘泉酒只能长期标注“兼香型”和“其他香型",错失了进入国家名优酒行列的历史机遇。酒鬼酒、湘泉酒只能以异军突起的地方名酒身份出现,严重影响了品牌形象和行业地位,制约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
2、香型的首次提出
20世纪90年代初,凭借雅俗共赏的包装、独具风格的质量和笑傲群雄的市场定价,酒鬼酒在业内已小有名气,当时任领导王锡炳深深感到:唯有把产品质量做好、做精,才是企业生存发展之根本。在当时学术舆论中,国内许多著名的酿造专家共同认为,湘泉和酒鬼酒博采国内诸多名酒之长,兼纳酱香、浓香、清香、米香、兼香等五大香型之优,从而独树一帜,不能归入任何一种香型,应为“第六香型”或“香泉香型"。1992年3月,湘泉集团组建酒业研究所,并把研究湘泉酒、酒鬼酒的香型申报列为省级科研项目。
开始从湘泉酒、酒鬼酒的生产环境中微生物分布变化、发酵微生物的消长变化、生产工艺特点、微量成分含量和量比关系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同时,多次邀请周恒刚、沈恰方等白酒专家来厂考察指导工作。1994年4月,在吉首召开了“湘泉酒香型研讨会”,到会专家充分肯定了湘泉酒和酒鬼酒独特的生产技术和风格特点,并提出了“保持特色、稳定工艺、扩大家族、形成流派”的要求。会议首次就酒鬼酒、湘泉酒香型的具体名称进行了讨论,初步设想为“复合型”或“结合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