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头,是个很有意思的词儿。人的身体里有两股力量,理性的力量与非理性的力量,当非理性的力量吹响号角向上发起冲锋占领高地,人就会由理性力量所主导的状态转变为非理性力量所主导的状态,这就是所谓的上头。从生理角度来说,酒精(乙醇)可以对大脑中部分脑组织(其位置主要在前额叶)的活动进行限制,前额叶皮质区是调节人们对各种事件的应对反应、理性思考的区域,因此过量摄入乙醇就会上头。在同等饮酒量的情况下,低度酒比高度酒更不容易上头。
喝酒上头
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人体对乙醇是具有一定分解能力,少部分乙醇在饮酒后直接经过呼吸道、尿液、汗液排出体外,大部分要经过肝脏代谢。在分解过程中乙醇先由乙醇脱氢酶转化为乙醛,乙醛在由乙醛脱氢酶转化为乙酸,乙酸最终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如果饮酒量超过人体分解的速度,乙醛如果来不及转化,就会产生上头的现象。低度酒比高度酒含有的乙醇量低,故更利于人体及时分解。
孔府家
说到低度酒,不提不提孔府家,1985年,孔府家开发出全国第一个浓香型低度白酒,之后39度浓香型白酒“孔府家酒”在全国第五届评酒会上荣获国家银质奖,一时风光无限。孔府家最近出的子约畅饮版主打的就是“饮用无压力”,人气也很高。当然除了孔府家,像如38度洋河大曲、39度的泸州老窖特曲等低度白酒也是很好的选择。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认为低度酒比高度酒酒质要差,其实是一种偏见,优质的低度白酒比高度酒工艺更加复杂,因为其需要额外添加优质的调味酒与老酒调味,所以优质低度酒的成本很可能比高度酒还要高。
除了酒精度数,白酒内所含的杂醇油也会产生“上头”的感觉,不同的地方是,醉酒时上头,大多是体内乙醛如果来不及转化,但第二天意识已经清醒,脑袋还有些晕乎,那就是杂醇油作祟了。杂醇油是酿酒过程的副产品,白酒大多含有杂醇油。科学研究显示,杂醇油在人体内代谢速度比减慢,因此喝了含杂醇油含量较多的白酒即使次日酒醒了,也仍会感到难受。白酒中杂醇油的含量与白酒品质及香型有关。一般来说,清香型与老白干香型的白酒其杂醇油含量相较于其他香型要低一些。
杂醇油的含量
清香型白酒讲究一清到底,酒体纯净,所含杂质很少,正因如此称之为清香型,比如青花汾、玻汾等都是清香型白酒。老白干香型白酒,使用地缸发酵,酿后清洗杀菌,因为地缸能有效隔绝泥土,所以酿造过程得以避免有害微生物和杂味的产生,其杂醇油的含量就会比较低。因此衡水老白干的广告就是“喝老白干,不上头”。十八酒坊、古法系列等都是品质很好的老白干香型白酒。
尽管清香、老白干香型在杂醇油含量上具有优势,但是只要符合GB/2757-19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规定的杂醇油指标g/100ml≤0.2,就可以放心饮用。
与其关注“杂醇油”的高低,不如少喝两杯。
首先来看,慢速喝酒。假设10g酒精导致血液酒精浓度提升X,且血液浓度下降X需要Y分钟,你的饮酒速度只要低于10g/Y,理论上只要这个饭局的时间无限长那么你可以永不醉酒。在实际情况中,当你每次喝酒量较为平均的话,饭局整体时间变长,比如由一个小时变为三个小时,你达到醉酒状态所需要的饮酒量也会增加。
其次胃对酒精的吸收速度也对酒量产生影响,当胃中无内容物时,摄入乙醇30~90分钟血液中的乙醇达到峰值,因此喝酒前吃些高蛋白的食物类似于鸡蛋、牛奶,喝酒时多吃菜有助于减缓胃对酒精的吸收速度。
(作者周锦程,系酒水行业研究者、《中国酒业》智库专家欧阳千里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