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白酒行业可谓经历了“冰火两重天”,从“黄金十年”到深度调整,此后白酒产业调整一路进入深水区。进入”十三五“白酒产业发展的新常态之后,白酒企业正在各显神通布局”十三五“。
作为清香型白酒的产业龙头和领军企业,山西汾酒继2012年成功迈入”百亿俱乐部“之后,在”十二五“期间实现了营收、利润增长超预期增长,泛全国化也基本完成,在名优白酒企业竞争呈现战略相持的“十三五”时期,汾酒要实现三个转变取得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十二五”成绩单首秀:营收、利润增长均超预期
在1月13日-14日举行的“十三五”发展规划专家论证会上,山西汾酒首次对外透露了“十二五”的优秀成绩单。“总体上看,‘十二五’发展规划预定目标基本实现,企业发展总体良好。”李秋喜指出。
李秋喜表示,“十二五”时期,山西汾酒的总资产指标达到106.2亿元,比2010年增长110.46%。五年规划期实现营业收入总计562.41亿元,完成目标的148%;实现利税总计138.36亿元,完成目标的100.26%;实现利润总计54.74亿元,完成目标的155.07%。规划期内,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132亿元,是2010年的2.45倍;2012年实现利税41.1亿元,是2010年的2.09倍,实现利润18.67亿元,是2010年的1.97倍。
除了数字上超同行业水平的增长,山西汾酒也在这五年间进行了系列的改革,从生产、供应、物流、销售一体化管理,到营销组织架构、人才招聘、服务平台整合、管理体系理顺、市场布局、产品结构等一系列举措的调整,汾酒的系列经营管理改革,都让山西汾酒在发展过程中频上新台阶。
回顾山西汾酒“十二五”的转变,李秋喜将之概括为6个方面:“一是构建了白酒行业独一无二的“中国酒魂”信仰理论体系,形成了汾酒发展新思维,为汾酒未来中长期的健康发展奠定了方向。二是创新营销理念,变革体制机制,确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以营销为龙头的企业管理模式。三是经营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母子公司关系得到了明确和理顺,标杆化管理得到逐步推行,人才队伍建设得到有效推进,科研创新实力明显增强,食品安全内控率先采用国际标准,建立了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并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四是产能规模化,装置机械化和自动化取得了突破,打造了全国一流的保健酒生产基地和白酒现代化生产物流基地,产业链建设初具规模。五是产融产文结合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山西汾酒参股商业银行,成为交城农商银行的第一大股东。成功竞购CBA团队,成立了专业化运作的汾酒篮球俱乐部。六是职工工作和生活环境不断改善,职工收入和子女就业率不断提高,幸福指数持续提升。”
值得一提是,在酒行业企业的各类总结中,李秋喜提及的第五第六项工作,是极少数企业所提及的,尤其是职工幸福指数,企业与职工共同发展是汾酒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汾酒已完成”泛全国化“布局
作为“十二五”的收官之年,2015年白酒行业种种迹象表明白酒行业调整进入新阶段,而山西汾酒的一系列数据表明企业也已经进入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汾酒2015年三季报显示,第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92%、净利润增速则明显超过市场预期,增幅达117.01%。而李秋喜在2015年末举行的经销商大会上则透露,2015年汾酒集团营业收入将突破130亿元。汾酒集团副总经理、汾酒销售公司总经理刘卫华则透露,2015年汾酒销售公司整体经营业绩企稳回升,在销量、收入、利润等方面同比都实现了较快增长。其中,销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市场占有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实际上,在上世纪九十时代初期,山西汾酒一直是业界公认的“汾老大”,是中国白酒行业的领头羊,此后由于种种原因,山西汾酒在全国化的道路上有所退步,但山西汾酒一直在追求深度全国化的道路上。据媒体报道,在浓香型白酒大本营四川,汾酒的门头布满大街小巷,在商超、流通等渠道,汾酒的产品也随处可见;在华东,汾酒在河南、安徽、江苏等市场实施布局,品牌投入、渠道投入成倍增长,大有与浓香一争天下的气势;在华中和华南,汾酒的点状布局实现了空白区域的填充,为此后的跑马圈地打下了基础。加上原有的华北、西北等区域,汾酒基本上实现了泛全国化布局。
当前,作为最具有国际化优势的清香型白酒也正在迎来快速发展期,包括牛栏山、衡水老白干、红星二锅头、宝丰、汾阳王等清香型白酒企业也在与浓香型、酱香型白酒的竞争中快速发展,作为清香型白酒的领头羊,山西汾酒通过率先执行国际化食品安全内控标准、高调纪念”巴拿马“获奖等国际化的活动,也已经进入深度全国化、加速国际化的最好阶段。
据了解,2016年,山西汾酒的营销思路核心是坚持“调结构、调模式、调节奏、调配置”,其中围绕”全国化“布局的格局进一步清晰:省外聚焦核心市场、加强重点市场,北京、天津、山东、辽宁、广东、河北、内蒙等重点市场,资源将适度倾斜,划整为零,小版块、高密度,重点突破,梯次推进;山西及河南市场则要推进渠道扁平化、精细化和核心终端掌控工作;其他区域市场也要针对本区域特点,加大针对消费者和终端动销的投入,逐步形成一个良性的市场状态。
“十三五”期间”三个转变“指引企业发展
“十三五”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而随着产业调整的进一步深入,白酒行业也进入了产业的“新常态”,对此,山西汾酒希冀通过“三个转变”来促进“十三五”期间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李秋喜指出,在名优白酒企业竞争呈现战略相持的“十三五”时期,汾酒要实现三个转变:第一,“文化力”向“营销力”的转变;第二,“营销文化”向“饮酒文化”的转变;第三,“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同时,汾酒要以“适应新常态,再创新辉煌”为主基调,坚持“稳中求变,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坚持“业绩增长、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带好汾酒队伍”三大任务永远在路上。汾酒要保持战略定力和自信,持续地选择标杆并实施“追赶、超越、领先”三步走发展战略,走质量规模效益科技型和产融产文互动特色发展之路。
对于山西汾酒“十三五”的建设举措,李秋喜则表示,“十三五”建设中,汾酒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资源资产资金资本配置和产业结构,夯实增长基础点、聚焦主要增长点、培育辅助增长点。从严从实从快提升市场营销、销售体系有效性,倒逼科技创新和管理提升,加快完成体制机制转型、发展模式转型和文化转型。把汾酒打造成世界第一文化名酒、把竹叶青酒打造成中国第一养生名酒、把杏花村酒打造成最受大众喜爱的民酒,把山西汾酒打造成最有文化力、有活力、有核心竞争力、有影响力、有抗风险能力的强势品牌企业和幸福职工家园。
日前,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企业纷纷在经销商大会上透露了品牌梳理,打造”大单品“战略,并向非自营的电商宣战,此后部分企业也频频向经销商开罚单以期巩固市场行情。在”十三五“期间,山西汾酒也将继续持续加强品牌规范、品牌整顿和品牌塑造工作,优化“1+2+N”品牌格局(汾酒+竹叶青、杏花村+个性化品牌),并将尝试成立一家电商公司,推动山西汾酒的互联网与移动营销。此外,备受行业关注的白酒业”混改“,汾酒也将继续深化: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按照国资委的统一部署,积极推进股权多元化改造。
与此同时,在业务调整上,山西汾酒也将有重大布局。据知情人士也向记者透露,”十三五“期间,山西汾酒产业结构调整将围绕”七板块“展开:白酒生产经营为核心业务板块,开展产业链业务、贸易业务、金融投资业务、体育文化产业业务、旅游和酒店业务、民生幸福指数业务6大业务。
实际上,山西汾酒在经历”十二五“的快增长与科学调整之后,在”十三五“的目标将超出”十二五“。根据“十三五”发展规划专家论证会上讨论的《汾酒集团“十三五”发展规划(讨论稿)》显示,汾酒“十三五”主要经济指标为:两个200亿元、两个翻番,即营业收入和资产超过200亿元,白酒销售收入和集团利润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