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勾
第二轮,车间组织的评审小组,对小勾专家组内部评审出来合格的配方进行二次评审。
第三轮,由公司派出国家级的评审专家组成的评审组,对拟进入大勾的配方做最后的评审。
第四轮,大勾之后,勾调成功的成品酒储存六个月之后,由公司派出厂级评审组,做最后的出厂前评审。
后两次的评审团队,多由国家级专家组成。
茅台有众多身怀绝技的勾调师。茅台现有勾调师15人,其中8位省级专家、6位国家级专家。在茅台的用人机制中,勾调师是要进行岗前政审的,并且明确签订协议,禁止对外兼职。很多国家级的勾调师在工作岗位上数十年如一日地辛勤工作,是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
每一位勾调师的每一次勾调,都是根据自己的理解,从200个来自不同轮次、车间、存储时间的样品中进行选择并排列组合。通过品尝读懂这其中的每一个样品,最终勾调出来的小样,包含这200多个样品中90%以上的品种。提交的配方一定是自己认为最精确、最接近茅台酒的品质标准的。虽然不同的勾调师调制出的小样有一些差别,但这种差别极其细微。
为绝对保证茅台酒的品质,每一个勾调师都独立勾调,提交配方,但多数配方不能通过勾调小组内部评审而被放弃。每次对小勾配方的审查都是以盲评的方式,采用严格的淘汰制:6个勾调师团队,各有六七个人同时做勾调配方,而最终只能采用其中一个人的配方。勾调师各自做出配方后,由十几位品酒师进行盲评,评出的最佳一款就作为最终的配方。盲评之下,有的勾调师全年所做的配方都不能被评酒师选中,因而很多身怀绝技的勾调师都无缘展露身手。如果一个勾调师连续两年都没有一个方案被采纳,就必须换岗。 白酒勾调理论得到业界认可,源于前文曾提到的一篇雄文,即1965年由李兴发、季克良等人撰写的科研报告《我们是如何勾酒的》。正是这份引发白酒行业巨大变革的科研报告,奠定了李兴发一代勾调大师的地位,同时也为茅台酒的科学勾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正规白酒生产厂家的勾调绝对不包括兑水和兑酒精,那是对酒的亵渎。
中国台湾作家唐鲁孙号称喝遍中国名酒,但他在关于茅台酒的回忆中说,茅台酒是勾调出来的,最好的茅台酒勾调的是陈年老酒,而只售一块大洋的普通茅台酒则勾调的是普通烧酒。由此看来,道听途说的唐鲁孙或者喝了不少假茅台,或者根本就没弄明白茅台酒的制作工艺。茅台酒确实是勾调出来的,但所调的是不同年份、不同生产批次的茅台酒,而非别的任何酒。
茅台酒的勾调最核心也最机密的环节是小勾。勾调师要反复勾调以确定 “基酒”的香型和味道,拿来反复勾调的酒少三四十种,多的时候竟超过三百种。基准确定之后,才可以大范围勾调。至少这个环节是机器不能胜任的。茅台酒厂老资格的评酒师汪华去威士忌酒厂参观后曾感慨地说,所有的好酒都是舌头而不是机器在发言。因为她发现苏格兰那些老酒厂的勾调和评酒过程基本和茅台所采用的相同。 茅台的评酒师高手云集。评酒师们的鼻子和舌头相当宝贵,而且很难被机器或其他人取代。有外国人曾说过,酿酒大师季克良有“世界上最贵的鼻 子”,指的就是其评酒的功力。评酒会上,评酒师们不断地在端到自己面前的两种酒中挑出好的一种,然后投票。最后,在当天的8种酒中选出最好的一种作为大勾的配方。要知道这8种酒也都是大师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