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是基于中国新冠疫情发展的阶段而派生出来的一个词,但这个时期持续多长时间还具有太多不确定性。西方特别是美国的疫情现状恐怕是许多专家学者始料不及的,4月15日世界确诊比例突破200万。未来非洲大陆会怎样?人口大国印度会怎样?对中国政治经济及各个行业的影响又会怎样?
4月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党中央高瞻远瞩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提出了许多重要指示。其中最重要的两大关键词,对白酒行业的发展和走向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一:防疫常态化
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生活生产秩序的全面恢复。
“防疫常态化”说明疫情防控工作在短时间内不可能结束,国内再次大爆发的可能不大但存在潜在风险。但如果由于外来输入的风险存在,那么这种常态化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也许是半年,也有可能是一到两年,它不取决于美国和中国,也不取决于欧洲,而取决于世界上那些最没有能力控制疫情的国家,控制得好不好。
但另一方面,国家又会鼓励复工复产,并出台帮扶政策,因为经济发展不能等,减少对经济最大影响。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样估计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不会太大,最明显的影响可能就是人们尽量减少没必要的人员聚集和外出,但对一些相关行业的影响就比较明显了,比如航空、旅游、大型商业和餐饮行业。
复工复产,开放堂食
对白酒行业最大的影响可能就是商务宴请和聚集性会餐的减弱,这就决定了白酒的两大消费场景暂时不能全面恢复。白酒行业的全面恢复可能性不大,更别谈报复性消费了。虽然一些地方政府在鼓励餐饮行业的回暖,但并没有鼓励喝酒,甚至传统的婚丧嫁娶的聚餐人数也被限制。家庭式自饮和小范围聚饮消费会有增加,对餐饮行业的结构会产生深刻变化,餐饮行业积极寻求结构转型,增加快餐、外卖等服务,但对传统白酒消费的增量有限。
关键词二:底线思维
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就餐方式的改变,外卖送餐
中央政府应对疫情,已经是尽其所能,加之国外疫情的持续恶化,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都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对中央财政无疑会是雪上加霜。2020中国GDP预计大幅下滑的可能性较大,与2003年非典、2008年金融危机都不可同比。加之不可预测的潜在自然灾害依然存在。注定2020年是一个不安和动荡的年代。最新报道,美国、日本准备撤出在华的投资企业,如果其他国家效仿这无疑给中国经济带来更大影响,失业率会更为攀升。
“底线思维”是中国政府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在应对一切不确定因素发生的应对思维,所以对待中国经济不必过度悲观也不能过度乐观,要有所准备。对于白酒行业来说,拉动白酒复苏的重要因素——消费升级,会不会在后疫情期有所放缓或发生转移,这是大概率的事情。
在不确定风险面前,国人的保护意识应该是最强的——“家中有粮,心理不慌”,人们开始珍惜手里的现金存量,以备不测,这与西方的价值观迥然不同(据说美国人人均存款不足500美金)。所以一些不必要的开支会减少,包括白酒(特别是中高端白酒的消费)会受到一定影响,对一些名酒来说数字可能会不好看,对一些非名酒来说日子会很难过。
美国疫情期间的线上品酒讲座
“后疫情”方法论
后疫情期的白酒行业发展不容乐观,应有所准备:
●白酒行业预计全年的降幅要高于30%,二季度部分厂家的数据不会太好看,不管怎样,疫情会是主要原因;
●不排除第三季度开启部分名酒降价的风潮,一是消化经销商的库存;二是以促销的名义;三是挤压式竞争的必然结果;
●试想即使直播带货和电商没有价格上优惠只凭网红个人的魅力是不够的,反过来又会打击传统经销商的销售积极性。不要完全相信行业新媒体的专家观点和成功案例,因为广宣的因素太多,且多是个案,不要被误导方向,应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
●不要盲动随从,“停一下”或“退一步”未必一定是坏事,但一定要活下来;
●营销方式、渠道组合和消费习惯会因疫情发生大的改变。乱世出英雄,会给新品牌的崛起创造条件和机会,如何把握,只有依靠自己;
●从长远看如果有条件,适时存以一些优质白酒,也是一种选择。作为以民生产品粮食为原料的白酒,恐会受到国家政策限制,出现上涨,必引发生产企业的连锁反应。
无论疫情,桌上的碰杯是安全的
对于众多白酒企业来说,基于未来战略的考量已经有些雾里看花,而基于近期的战术应用和调整则成为当午之急,而两者又是不可完全分割的。毕竟战略解决取与舍的问题,解决方向的问题,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未来有个清晰的判断,才能不念过往,不畏将来,活在当下。
(本文选自《中国酒业》杂志2020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