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酒不仅是传统佳节上的“座上宾”,而且深为文人雅士所喜爱。李白有举杯邀明月的雅兴意趣,苏轼有把酒问青天的闲情逸致。欧阳修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悲壮豪迈,曹操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慷慨苍凉。杜甫有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真好还乡的潇洒。
古人在饮酒赞酒的时候,总要给所饮的酒起个饶有风趣的雅号或别名。比如说欢伯、杯中物、金波、壶中物、酌、酤、香蚁、浮蚁、绿蚁、碧蚁、天禄、椒浆、忘忧物、扫愁帚、钓诗钩、狂药、酒兵、般若汤、清圣、浊贤、竹叶青等等雅号。
这些名字的由来,并不是饮酒人脑袋一拍就涌上心来的。而是多由一些典故演绎而成,或者根据酒的味道、颜色、功能、作用、浓淡及酿造方法等等而定。酒的很多绰号在民间流传甚广,所以文在诗词、小说中常被用作酒的代名词。
欢伯
因为酒能消忧解愁,能给人们带来欢乐,所以就被称之为欢伯。这个别号最早出在汉代焦延寿的《易林·坎之兑》,上面记载“酒为欢伯,除忧来乐”。
杯中物
因饮酒时,大都用杯盛着而得名。始于孔融名言,“座上客常满,樽(杯)中酒不空”。孔融不仅会让梨,而且饮酒邹文也是一把好手。相对于孔融,陶渊明就更加有情调了,他在《责子》诗中写道:“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只可惜,陶渊明饮酒过度,导致他的孩子几乎都是痴呆。
酌
本意只是斟酒、饮酒的意思,后经过文人雅士的雕琢,逐渐成为酒的代称,如“便酌”“小酌”。大诗人李白曾在《月下独酌》一诗中写道:“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文以载道,酒以寄情。自古以来,宦海沉浮的墨客骚人们或是春风得意,或是忘情风月,或是意气风发,或是踌躇满志,但大多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烹关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