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酒行业的黄金十年,产品涨价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价格带的空缺。所以许多企业纷纷抢占空缺价格带,导致行业整体提价明显。如今,在行业过渡期,这样的“抢占价格带”理念还存在吗?《中国酒业》杂志记者采访了众多行业人士,就涨价现象发表各自的观点与看法。
证券专家
海通证券董事副总经理 闻宏伟
从整体上看,这次厂家主动提价是自2012年反腐以来的首次集体性提价,代表酒类优质公司的经营状况确实在改善。而从具体看,又各具差异性。首先,从幅度上存在差异,有的厂家提价力度比较大,上涨几十元,而有的则上涨1~2元,3~5元;其次,从证券行业的角度来看,上市酒企发布涨价的时间点也颇有深意,如五粮液为什么选择在三月?泸州老窖为什么在六月份发布涨价信息?这背后都体现出各自对年报与季报的不同追求。以上两点可以看出,厂家纷纷涨价背后的诉求各不相同,存在差异,这也是此轮涨价与以往的不同之处。由此可见,虽然酒业总体形势向好,但远没有某些预期的那样快速回升,一些厂家提价的原因也仅仅是战术性的,而非真正的战略因素。
证券行业目前也有提出酒类新一轮“高景气周期”到来的说法,但我并不认同。此番提价,茅台似乎并不在列,除了茅台外,龙头企业中五粮液有自己的诉求,洋河提价幅度很小,泸州老窖目的也在于中报,特别是茅台此轮未涨出厂价,其实也代表着一种信号,价格“天花板”向上,价格带空间扩大,而如果“天花板”不动,提价的区域性堪忧。因此在肯定整体向好的前提下,形势并没有达到足够的乐观。从酒种来说,黄酒的提价可能与地方政府的政策推动有关,并不能代表普遍的经济规律。
价格上涨,会存在价格带填补的需求与趋势,但与过去不同,会比较慢。黄金周期大幅提价的情况下,1~2次提价就可能产生一个价位段,但从目前这轮的上涨情况看,还无法造就合理的价格空档。
酒业观察家 蔡学飞
此轮提价我定义为:品牌产品在调整期下,企图跳着走的一厢情愿。
优点在于:适度的价格调整有利于提升部分核心产品的渠道推力,同时缓解由于销售周期过长所带来的产品市场政策滞后压力;给予经销商经营与企业新品预留操作空间;部分名优品牌试图通过价格标杆拉升品牌价值,巩固本价格代的占位,进一步利用成熟产品挤压竞争对手的空间。
而弊端也显而易见:首先中国酒水L型发展趋势不会有太大变化,资源向名优企业聚集的前提条件是市场面的认可程度,此轮提价均是企业核心大单品,可能在具体消费者层面造成抵触,进而由下向上引起渠道新一轮的困难。
白酒消费者 高先生
我喜欢的酒就涨价了,涨得不多,依然会买,毕竟是自己家喝,习惯了,别的品牌的没喝过,不知道怎么样,懒得冒险了,如果涨价很多,那可能就要考虑替代品了。(完)
(本文选自《中国酒业》杂志专题“众说纷纭 涨价背后”)
精彩推荐:
★
免责声明:本公众平台转载自其它媒体或个人的文章,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我们将力所能及地注明初始来源和原创作者,如果文章作者认为本公众平台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在5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更改或删除。
★
戳原文,更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