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供销社”概念在媒体和网上舆论的关注下,意外大火。出于各种各样的心态与情怀,供销社在沉寂40年后,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事实上,这种特殊的业态已在中国走过了百年路程。
低调的渠道巨人
早在1922年9月,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组建了第一个消费合作社——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
1950年7月,我国成立“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全国性供销社系统正式成立。此后30年,供销社曾承担中国农村90%以上的物资供应。
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国内商业与城乡市场交流日趋活跃,计划经济时代落后的有限供销体系,无法满足人民的需求,供消社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被商超、连锁便利店等取代。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2009年以后,供销社在经历改革后悄然归来,当年的渠道王者早已不是50、60和70后印象里的简朴与“世俗”模样,如今的供销社有着精准的商业角色与市场定位。事实上,时至今日,供销社产供销一体的渠道驱动优势,仍是大多数商业巨挈无法比拟的。只是由于城市化加速的今天,供销社本身侧重的农村基层市场与渠道,长期以来属于易被商家与研究者忽略的“最后一公里“,加之电商、快递的便捷可直达农村基层,供销社渠道的脱胎换骨并未引发足够的关注。
重建以来,供销社体系已依托优势,成功融入城乡的方方面面,渠道网络与自身结构都得到进一步得到优化。这也是近年来,在国家全力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政策背景下,”供销社重出江湖“引发舆论热议的重要原因。
自有产品浮出水面
哪里有江湖,哪里就有酒的传说。这两天《中国酒业》记者注意到含有供销社概念的酒类产品纷纷露面。
“酱香热“热潮下,一款带有中国供销合作社Logo标识,以“社供“命名品牌的酱香白酒显然主打供销社概念,出现在多家视频平台与京东商城,全系列产品售价100-900元之间。尽管在网上获得的评价不一,但一条今年7月来自贵阳市供销合作社网站的报道显示,贵阳市供销社领导曾带队赴茅台镇相关酒厂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听取情况汇报,并对企业发展及产品的质量提出了建议和要求,从而证实该款产品的确出自供销社系统。
川酒闻名天下,那里的供销社自然也不会落后。酒城宜宾市供销合作社一家下属企业日前推出一款多粮浓香“川乐福”酒,出品企业以“宜宾汇”命名,该品牌是中国白酒之都宜宾市的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川乐福”酒是宜宾市供销社下属企业监制出品的第一款多粮浓香型白酒。
规模体量不容小觑
酒类产品依托庞大的供销社体系,有着天然的承信品牌背书与渠道优势。资料显示:目前供销社在各个层级由机关部门和下属企业两个部分组成。中华全国供销总社是部级单位,截至2020年底,全系统有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供销合作社32个,省辖市(地、盟、州)供销合作社344个,县(区、市、旗)供销合作社2412个,全系统有县及县以上供销合作社机关2789个,基层社37652个。
经过改革,以前的社有资产经过重整,通过集团公司的形式进行管理运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全资企业中国供销集团,是2010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大型涉农流通产业集团,总资产1500亿元,现有全资和控股子公司11家,其中控股3家上市公司,分别为中再资环、中农立华、中农联合。基层供销社像触角一样,遍布全国。仅所属直营连锁超市,在全国就超过1400家,服务人口超过1亿人,对接专业合作社超3000家。
除了直属企业中国供销售集团,截至2020年底,供销社全系统共有各类企业22739个(尚不含基层社)。其中,省社所属企业1303个,省辖市社所属企业3041个,县社所属企业16485个;按性质分类,批发零售贸易业企业16219个(分布在农业生产资料经营、农副产品经营、日用消费品经营、再生资源等领域),各类生产加工企业2083个,宾馆、饭店、餐饮、物流等其他服务业企业4599个;按功能分类,连锁企业6697家,拥有配送中心10802个,发展连锁、配送网点83.2万个(其中:直营连锁、配送网点15.5万个,加盟连锁、配送网点67.7万个);县及县以下连锁、配送网点78.1万个。
在电商领域,供销社全系统也拥有企业3977个。登记注册为电子商务企业1814个,其中,自建电子商务平台的企业1461个,入驻商户15.4万户。全系统有经市、县级以上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品牌的企业1839个。
贵阳市供销社领导一行考察酒厂
年初召开的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第七届理事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曾提到,供销合作社全系统2021年销售总额创历史新高,达6.26万亿元,同比增长18.9%。6.26万亿元的销售总额包括农产品、日用品等销售、物流业营业额等,约为2021年全国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08万亿元的7%,约是北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9万亿元的4.2倍。
相信在自有白酒品牌的带动下,国内酒类企业将会加深与供销社体系的合作力度。
中国酒业杂志 李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