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你的名字》,很多人都对里面出现的那瓶“口嚼酒”印象深刻:在神社长大的女主角三叶,在祭祀中翩翩起舞一番,然后把蒸熟的米饭放在嘴里咀嚼,再吐到方形的木杯(Masu)中,把杯子封好,说这是供奉给神的“口嚼酒”。
当然了,主角的同学看到了都觉得有点恶心,吃瓜群众更一语道破真相:“神收到这样的酒会高兴吗?”
就别说普通人了,哪怕就是三叶,知道男主角立花泷喝下了自己“酿”的口嚼酒,第一反应也是:“恶心!变态!”
但更多人的疑问是:用口水真的能酿酒吗?
答案是可以。
酒精发酵的简约化学公式是:
所以,本身含有大量糖份的水果,很容易就可以酿酒。但如果你用粮食,就麻烦了,因为粮食里,淀粉占了大头,糖份很少。
不过,淀粉本身就是一种多糖,所以,只要有麴菌的加入,就能把它转化为发酵所需要的单糖了。粮食酿酒的简单公式是:
而口水是含有和麴菌作用一样的酶的。犹记得中学生物老师说的:米饭在嘴里越嚼越甜,是因为口水里的酶把饭里的淀粉糖化了。
所以如电影里一样,把饭嚼碎了,和着口水吐出来。饭里的淀粉被糖化,空气中的大量酵母菌同时附着在上面,把它发酵成酒精。这样酿成的酒,酒精度“高达”几度呢。
三叶的妹妹四叶,是个年纪轻轻的老司机,知道自己和姐姐“酿”的这玩意在那些见到女生都会面红耳赤的宅男里会有市场,于是还出了个馊主意:以“女巫亲酿”为包装,把“口嚼酒”卖出去挣钱。
女子高中生亲自酿制“口嚼酒”,光是想想都有羞耻感。
当然遭到了姐姐的吐槽:“这违反了酒税法。”——因为日本酒税法规定,不能私下酿造并贩卖酒精度超过1度的酒。
今天一些日本神社在宗教仪式上还会让巫女表演制作口嚼酒,但只是一个仪式而已,并没有人真的会买或者喝它。
可能这有点恶心。但是我告诉你,日本人曾经喝这种酒喝了几百年——而且,当时,还不是每个日本人都能喝到的,必须是在宗教仪式中,又或者天皇、贵族,才有机会品尝到用女孩的口水酿成的“口嚼酒”。
这是为什么?
回到刚才说的,粮食酒的发酵公式是:
在把淀粉分解成糖这一步,现在有酿酒专用的“麴菌”,这种糖化手段由中国人发明,并渐次传到朝鲜半岛和日本。但是,在此之前,日本人酿米酒时,便只能靠口水去糖化了。
不独是日本,古中国、韩国、美洲乃至非洲,都有口嚼酒的记载。《魏书》中记载高丽北方的勿吉国有民众“嚼米酿酒,饮能至醉”。你如果看过《海角七号》,一定会记得那个一天到晚推销原住民小米酒的“马拉桑”,这个原住民小米酒,最早也一样是用口水酿造的。哪怕在今天,台湾南部山区的排湾族,也依然会酿造口嚼小米酒。
排湾族少女正在酿造口嚼酒。
在台湾电影《赛德克巴莱》中,
在公元5、6世纪,日本才开始出现用“麴”酿酒的记载——所以,在此之前的几百年,日本米酒就是这样由女孩们一口一口“嚼”出来的,你可以想象它的产量有多低——所以也就只够在宗教仪式中使用了,如果有剩余的话,这么宝贵的东西,怎么能不供奉给天皇他老人家呢?
那么,天皇会喜欢这个酒吗?
我得说:可能还真的挺好喝的。
因为在那个时代根本没有微生物科学可言,所以糖化靠口水,发酵靠野生酵母,发酵力是很弱的。当口水已经把饭充分糖化了,酵母却不够给力,只发到5、6度的酒精度,这酒中还含有大量的残余糖份,风味一定甜甜哒!
现在大部分高逼格的酒都不会太甜;但是在古时,大部分人都吃不饱、穿不暖、缺热量,而代表了卡路里和热量的甜味,根本就是最高风味好不好!
后来,东京农业大学发酵研究室的教授和学生们做了个实验,找几个妹子来做了一遍口嚼酒,发酵一周后取出化验,发现酒只有5.2度,但含糖量高达12%,简直是甜酒。
广告语我都想好了:少女の口嚼酒,如少女初吻般甜!
而看看这复刻版口嚼酒那黏糊糊、白腻腻的质感,你就能清楚地发现另一件事情:
《你的名字》里,立花泷在山洞中喝下的那个口嚼酒,是错的!现实中的口嚼酒,一定是乳白色或者米白色、质地很细腻、半固态的,而且也无法进行过滤和澄清;而电影里的口嚼酒,是近乎澄清透明的液体(你能透过酒液看到杯底)。
——要不酒错了,要不就是新海诚画错了。鉴于立花泷喝下这“三叶的半身”,便准确无误地发生了灵魂交换,所以“酒”还是那个“口嚼酒”,只不过是新海诚画错了。
最后,一些花边:
对于这部创下票房佳绩的大热电影,日本酒厂是怎样去蹭热点的呢?
《你的名字》部份场景的取景地——日本岐阜县的飞驒市的一家酒厂,直接仿照这个口嚼酒酒瓶的形状,造了个一模一样的瓶子。
当然,里面装的只是普通的纯米吟酿而已。
后来酒厂又多做了一款“你的名字”主题清酒,把三叶的样子也印上酒标了。在电影粉丝中还卖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