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电视剧的热播,让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这首《如梦令》在大众中广为流传。一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把她喜爱饮酒的心性展露无疑,《醉花阴》里“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蝶恋花》里“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声声慢》里“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无一不在告诉我们,她对三杯两盏淡酒的热爱,开心、哀愁、思念、离别,都是喝酒的理由,传世的五十几首词中有一半都提到了酒,可见对酒不是一般的喜爱,即使战乱动荡,家庭剧变,幸有诗和酒伴随她一生。
打开百度APP看高清图片
以她的词句命名的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向我们展示的北宋汴京城市井文化里,不仅有美食、小吃,还有诗歌和美酒,有脚店,也有北宋七十二正店之首名声的“樊楼”,可见,酒文化在北宋时期发展之鼎盛。
剧中,顾廷烨多次骑马出街路过同一个街景,旁边的店铺门前挂着两个招牌“十千”“脚店”,那个时期除了七十二正店之外小一些的店酒家都叫“脚店”。另一边还挂着“美禄”的招牌,“酒者,天之美禄也”,美禄也就是美酒的名字。
齐小公爷被顾小六拒绝之后心中苦闷,小厮劝他不如去吃酒,小公爷说“这个主意好,调头,咱去樊楼吃酒去”,调转车头就奔樊楼去了,吃了个一醉方休。
明兰嫁给顾廷烨之后,顾廷烨深知明兰是个小吃货,常常会亲自去樊楼给她买爱吃的猪肘子,还不忘带几壶好酒。平日里会友聚会,也都会相邀去樊楼。“樊楼”是整部剧中出现最频繁的酒楼。
闲来无事时,明兰也会让小桃取来错认水小酌几杯,后来明兰帮余嫣然打马球,嫣然也说要送明兰错认水。这种酒度数低,非常清澈,又有甜味,也就成了明兰的最爱。从她爱时不常喝几口这件事来看,北宋时期对女子喝酒也并没有什么道德上的规范谴责,李清照洋洋洒洒数十篇或大醉或微醺的词作,也是很好的佐证。
“樊楼”为什么深受士族子弟的喜爱呢?因为“樊楼”是北宋赫赫有名的第一贵气酒楼,至少在宋真宗时就名闻遐迩了。开设在汴京的繁华地段,装饰华美又有美酒佳肴。因此,汴京城内的达官贵人总喜欢去樊楼玩乐。再者,那时的“正店”都是可以自行酿酒卖酒的,眉寿、和旨就属于樊楼自酿酒中最受欢迎的两个品种,饮徒常千余人。
“樊楼”的繁盛,仅是其中的一个缩影,由于宋朝自始至终实行梳酒政策,即使全国通行官监酒务、特许酒户和买扑坊场,鼓励酿造销售,民间只要向官府买曲,就可以自行酿酒。所以宋代的官府是“唯恐人不饮酒”,因而宋代酿酒业,比前朝发展得更为繁盛,除了樊楼之外的七十二正店,也各具特色,争相竞逐,名酒倍出。
这就不得不提七十二正店之一的“铁薛楼”酿造的佳酿“瑶醽”,“铁薛楼”是由皇家光禄寺酒坊退休首席酒匠黄适瑞创办的酒楼,酒楼里售卖的酒都是由黄适瑞亲自用自己的独门秘方酿制,尤其“瑶醽”酒更是文人雅士的不二之选,由此,“铁薛楼”声名鹊起,盛极一时,享有北宋“国酒楼”之美誉。
后来时局动荡,“铁薛楼”一度沉寂下来。直到1836年,黄适瑞后人山西“成义号”盐商黄会福用北宋时期祖上传下来的“瑶醽”酒酿方在贵州仁怀创办家庭自供酒坊,后经宋志明、毛兴之等陕西盐商朋友糅合秦酒制法进行了改良,逐步形成了茅台村酱酒的雏形,从这个时候开始茅台村才逐渐大兴酒业,并全部以产地茅台命名,同时通过盐商间的口口相传已逐渐香飘四海。
后因动乱,黄会福回到开封的祖业“铁薛楼”副楼重新开起了茅台酒坊,并以自己的名字和遥祝贵州乡亲平安为意取名叫“西会福”,在儿孙三辈的苦心经营下渐复盛名。
于1915年在时任民国农商总长周自齐先生的举荐下,开封市政府选送“西会福”参与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首届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一亮相便赢得了世界各国的瞩目,凭借其“香而不艳,低而不淡,醇香幽雅,不浓不猛,回味悠长”的个性化特征在众多国际名酒中脱颖而出,最终获得了博览会金奖。
追根溯源,与北宋樊楼齐名的“铁薛楼”名酒“瑶醽”,在历史长河中跌宕起伏,经过祖辈的传延改良和颠沛漂泊,最终又回到了它最初崛起的福地开封,并以“西会福”的名字再次强势出道,让世界认可它、记住它,从另一个层面,也彰显出“西会福”酒不忘初心,秉持古法,百年一脉,正宗制方,守真不渝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