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清酒的原料是大米,以粒大的软质米为宜。米的碾白程度对酒质影响甚大,要求糙米外皮剥去愈彻底愈好(糙米出白率为75%),目的是除去米粒表面的有害杂菌与影响酒风味的米糠。因为米糠含有较多的脂肪、蛋白质、纤维等,如碾得不充分,则在发酵过程中,其分解产物使酒质变差。如碾白过度,失去多量矿物质,也会影响酵母的发育。
制洒曲时白米先淘洗干净,然后浸米。在较低的温度下,白米水浸20~24小时,其中换水1~2次。吸足水的米置于蒸锅上蒸热。所用清水要求硬度3~5。每升水含矿物质20~50毫克。蒸米取出冷却至32~35℃,移入曲室,在床上堆置4小时,揉碎加入种曲,种曲多使用米曲霉。再堆成丘状,并作适当的搓拌翻转,室温维持在29~30℃。经约10小时,米粒因曲霉繁殖而互相结块,品温上升,应再揉翻,调节品温为26到28℃。再经3~5小时,则可分盛于曲盘,重叠堆置。此后两度每经5~7小时,适当搅拌,并调换曲盘位置。再经8~9小时,霉菌发育最为旺盛,品温高达40~42℃,当即打开门窗,再调换曲盘位置。此后可因曲的用途不同而准备出曲,运至室外,摊于布席上放冷备用。如果用于制备酒母,需要糖化力强的,出曲要迟些(即曲盘调换位置后8~lO小时),以色泽、香气为重者则出曲。总计全部制曲时间约为40余小时。
以上为传统制曲方法,近年来改用机械制曲,即以调节至适当温度、湿度的空气,通过接种种曲的蒸米层,使米曲得以制成。接种种曲后的蒸米在曲室内铺成厚约30厘米的曲层,吹入温度为32℃,相对湿度为90~94%的空气,20小时后予以翻动(翻动后应保持米层均匀)。再过5小时后,升温至35℃,又5小时后升温至38℃,自此相对湿度减至80%,品温维持38~40"C,全部约经36~40小时出曲。也有翻动后一直保持35~37℃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