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童年时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每当逢年过节,长辈们常在饭桌上喝酒畅谈。大人们面红耳赤,并且说着胡话,口中带有浓烈的酒精味,让人反感不已。而今天的你,却像长辈们一样,开心时会喝酒;难过时,也会喝酒。究竟酒精有什么魔力,使人迷恋不已。
童年时期
童年时期啥都不懂,认为饮料就是比白开水好喝,饮料就是甜甜的。过年时大人们每人都有一小杯啤酒,只有小孩面前是可乐或者雪碧。小时候的我们,出于好奇心,非要试一试啤酒(金黄色带着浓郁气泡的液体)。
只是轻轻的抿了一点,吃惯甜食的我们,就像是吃到了药一般。苦、苦、苦,满脑子只有这一个字,想不明白啤酒有什么好喝,表示以后再也不会喝这个看似诱人的液体了。
少年时期
高中住校的时候,看到有很多所谓班上的“捣蛋鬼”会在外面的小卖部偷偷带回来几瓶啤酒,并在宿管查完房后大家你一杯,我一杯,乐在其中。远远的闻到那酒精味,不禁捏着鼻子,翻过身睡过去了。
后来接到了同桌带来的“啤儿茶爽”(儿时很火的零酒精酒味饮料,现在超市没得卖了),喝过之后感觉没有什么不同,和同样不会喝啤酒的人吹嘘说,自己完全能接受。
成年
高三毕业晚席上,每一桌上都放着或多或少的啤酒瓶。这是大家在紧张环境下的第一次解放,平时老师所禁止的喝酒,终于不用在掩饰了。不少“会喝酒的人”(这里指喝过酒的人)四处干杯,这场聚会从每个人面庞中看到的都是喜悦,还有在喜悦背后那一丝丝的难过。
在悲喜交加之际,真正意义上喝完了第一杯啤酒。感觉却与儿时的记忆完全不同,那苦味和人生相比简直微不足道,麦芽带来的香气搭配着丝丝的回甜,让人忍不住喝第二杯。
大学
每次宿舍聚餐,都会从可乐和啤酒选其一。同学成绩考差,朋友失恋,都会陪他(她)一起喝酒,第一次觉得酒精能麻痹大脑是一件好事。
它能够将烦恼置之脑后,不用想东想西,所有思绪,停留在味蕾感受酒的瞬间上。在大学里,认识了许多人,开始接触了白酒、洋酒、红酒,不同品种的酒,适合不同的时候干杯。
社会
当迈出校园的第一步开始,公司应酬,聚餐唱歌,等等等等。慢慢开始觉得,啤酒竟然什么味都没,酒精度数没上40尝不出味道。压力也随着工作和生活慢慢变大,喝酒的频率也慢慢变高。这时,或许早已经忘记儿时不喝酒的承诺是何时而出,只知道酒精能壮胆、解愁,助睡。
每当逢年过节饮酒干杯之时,第一个举起酒杯正是自己。喝酒,不是喝饮料,喝出的是人生百态,每个人的面红耳赤,再也不会觉得反感。更多是亲情朋友,对生活幸福的向往。酒,或许不是有益身心健康的饮料,但是一个人对于酒的经历,反映的正是他对生活的态度。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关注我们,分享和酒之间的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