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数千年酒文化里,一直不乏红颜的身影。一些时候,她们比男人们还要自由潇洒。正因为有了女性,我国酒文化才多了几分柔情和芬芳。古代女性饮酒的习惯和社会风气、女性地位息息相关,下面是女性与酒的一幅历史画卷。
01 节
先秦时期:酒之诞生
关于我国最早的酿酒人,相传就是夏禹时代的女性:仪狄。《战国策·魏策》记载:大禹喝了仪狄酿的酒,觉得真的是妙不可言,担心国人沉湎于此,美酒误国,故他颁布了禁酒令。
古代社会分工不同,酿酒者大多数是女人和奴隶。古代最高的祭祀用酒称作“女酒”——就是女性酿的酒。
02 节
汉代:女性饮酒之风先扬后抑
汉代对中国酒和酒文化的发展意义重大。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看到“宛左右以蒲陶(葡萄)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品尝之下,味美令人流连,大为惊异和羡慕。后来,他历经千难万险,回到了长安时,也不忘带回葡萄和葡萄酒,并献给了汉武大帝。
这一时期,史料记载,女性饮酒主要还是上层贵族,老百姓似乎消受不起。比如,才女班婕妤曾被汉成帝宠幸,后来皇帝爱上了赵飞燕、赵合德姊妹,她很难过,就写了首诗:
俯视兮丹墀,思君兮履綦。
仰视兮云屋,双涕兮横流。
顾左右兮和颜,酌羽觞兮销忧。
这大概是有史记载以来,第一位情场失宠后借酒消愁的女人。
《后汉书·刘玄传》记载:东汉更始帝刘玄“日夜与妇人饮后庭,群臣欲言事,辄醉不能见。”皇帝喝酒误事,没人敢管。有意思的是,这位皇帝有一位韩夫人更是嗜酒如命,喝起酒来不容许别人打岔,如果这时遇到大臣奏事,她就很愤怒,能一巴掌拍碎书案!刘玄当了两年皇帝,就被族兄刘秀“请”了下台。这个故事的启示是:喝酒可以,但不能误正事;一个人喝喝也就罢了,没个贤内助,夫妻一起整天喝得五迷三道,结局一定不妙,呵呵。
汉代的女性不仅饮酒,且可参与酿酒和卖酒。比如,著名的历史人文典故——卓文君“当垆卖酒”。还有,东汉《羽林郎》中讲了一事:“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倚仗将军势,调笑酒家胡。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长裙连理带,广袖合欢襦。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美丽的少数民族少女大街上卖酒,被权势熏天的霍光大将军家的奴才调戏。胡姬并不领情,果断拒绝了这个狗仗人势的家奴。
汉代是中国女性地位的转折期。汉初,女性有地位、有自由,女子可以参政甚至封侯,可以自己挑选夫婿,寡妇也可以再嫁,当时社会对女性饮酒的态度非常宽容,甚至比现代还要开放。然而物极必反,正是从汉代后期开始,女性受到礼教束缚,地位逐渐低于男性。始作俑者,恐怕是东汉班昭所著《女诫》,赤裸裸宣扬男尊女卑。这本书后成为封建社会女性启蒙读物之一。
这东汉之后,女性地位快速下降,自由饮酒的机会就不多了。
03 节
唐代:酒风兴盛,女性酒徒不乏其人
唐代在中国历史上可谓辉煌灿烂,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多元,人们追求享乐的奢靡之风大行其道。一方面,女性地位有所提高,一些女性进入达官显贵上层,甚至出现了一位女皇——武则天。另一方面,封建传统的束缚依然根深叶茂,很多下层女性开始变身酒伎,成为男性消费的两大热点——“酒”“色”。
1.白居易在《长恨歌》长诗中云: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可知,宠妃杨玉环与唐明皇一起,常常饮酒作乐。
2.在下层女性中,大多数人选择借酒消愁。著名女诗人、女道姑鱼玄机常常借酒消愁,其哀怨诗云:
旦夕醉吟身,相思又此春。
雨中寄书使,窗下断肠人。
3.唐代女性并不避讳对酒的热爱,社会对女人饮酒也比较宽容。陆蒙之妻、蒋凝之女,因嗜酒成疾,姐妹劝她戒酒,她作诗答云:
平生偏好酒,劳尔劝吾餐。
但得杯中满,时光度不难。
说明她有着严重的酒瘾。
4.成都名妓卓英英在《锦城春望》一诗中写到:
和风装点锦城春,细雨强丝压玉尘。
漫把诗情访清景,艳花浓酒属闲人。
也许女性天生多愁善感,易惆怅与伤感,不开心的时候就喝喝酒、写写诗吧。
04 节
宋代:女性自由被封杀,女性饮酒成为奢望
史料表明:中国在北宋时开始出现蒸馏酒,也就是高度数的白酒,但蒸馏白酒为暴利行业,往往为官家或与官府勾结的大户所垄断。当时,评价酒的好坏标准,就是靠度数——度数越高,酒自然越好。《水浒传》中描写的武松景阳冈打虎,喝了一十八碗酒,一定是乡野村夫酿制的低度酒,不然他恐怕醉得站不起身了,何谈打虎?武松醉打蒋门神前,说蒋门神“快活林”卖的酒“淡出个鸟来”,大概也是低度酒。后来高俅招安梁山泊好汉运来的御酒,大约是高度酒,可惜被李俊、阮氏兄弟等偷喝了一些后,掺了梁山泊的湖水,度数自然下来了。结果在忠义堂上,众好汉对皇帝赐封的御酒纷纷骂骂咧咧,坏了宋江的招安大计。
宋代政治相对平和,但社会风尚也逐渐开始变得保守。这一时期,理学开始发展,“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之说广为流行,女性地位急转直下。文学作品中,女性也是依附于男性的附属品,总体而言女性饮酒的人并不多,上层女性也许还能饮酒作乐,下层女性受到的制约更多更严苛。只有像李清照这样特立独行的女诗人是例外。在她的40几首词中,写到酒的有20首。她在少女少妇生活悠闲时,就饮酒赋诗: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后来,李清照遭遇了北宋沦丧与丈夫赵明诚离世的双重灾难,其悲苦只能寄托在酒和诗里: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李清照的身世比较特殊,她家境优渥,才华横溢,早期与丈夫有共同的爱好和理想,饮酒作诗,非常人可比;而后半生国破家亡,苍生离乱,她借酒消愁也是情有可原的,何况倾巢之下,谁管什么社会舆论和风言风语呢!
05 节
元代:酒进入寻常百姓家
元代统治者来自大草原,他们的家乡地广人稀,为苦寒之地,蒙古人向来嗜酒如命。这个时代,酒风大盛,酒品种比之从前也要丰富得多。比如,除了马奶酒、果实酒和粮食酒几大类传统酒品外,葡萄酒异军突起、地位超然,与马奶酒一起荣升宫廷御酒。而在白酒业,元朝也首次出现了用酒曲发酵粮食的蒸馏酒,创造了中国特色的白酒酿制技艺,这也是中国现代白酒的原身。
蒙古文化对中原文化的一大冲击,就是使女性地位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起码比宋朝高出不少。比如,法律明确规定不能买卖妇女,废除了男子休妻的“七出”法律支持,还给予女性自主“和离”的权利。
元代女性与酒的关系,比之往代,也更为密切。这从元曲戏文中可窥一斑。如《荆钗记》第七出《遐契》,净云:“成亲之后,自有礼物登门谢媒。花红羊酒锦段赠之。”关汉卿《救风尘》中,周舍云:“你也是我老婆。”正旦云:“我怎么是你老婆?”周舍云:“你吃了我的酒来。”正旦云:“我车上有十瓶好酒,怎么是你的?”可见,酒在元代进入了普通人家的生活中,女性在节令、恋爱、致谢中常常饮酒。
与唐宋时期一样,元代文人士大夫宴客召酒伎、歌童、优伶的现象十分普遍。酒伎通常才艺双绝,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琴棋书画兼通。比如,杂剧名伶张怡云“能诗词,善谈笑,艺绝流辈,名重京师。”很多高层次的酒客,常在她家小酌。
元朝名臣廉希宪曾宴请卢挚、赵孟頫等名流,有歌伎佐酒,左手折荷花,右手执杯,歌《骤雨打新荷》之曲。赵孟頫即席赋诗一首,有句云:“手把荷花来劝酒,步随芳草去寻诗。”
06 节
明清时期:女性饮酒多在闺阁中
虽然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但明清经济发展缓慢,社会保守封闭,有名气的女性、女文人在记载中非常稀少,与唐宋难以相提并论。但女性在家里饮酒还是可以的。清代女诗人归懋仪有诗写到:
众香国里任盘桓,酒垒词坛境界宽。
九十春光浓似锦,名花最好醉中看。
《红楼梦》里并未把女性看得与酒一样,当作男性的附属品和消费品,而是有着与男性对酌的资格。如在第三十八回描写到:小姐们赏桂咏菊饮酒,黛玉食蟹后想吃点酒,宝玉一听,“便命将那合欢花浸的酒烫一壶来”。全书中,小姐们在家里温酒共饮的情节是非常多的。 不过,她们多数时候所饮用的可能是度数并不很高的直接发酵酒,比如黄酒、米酒一类,而非蒸馏酒。
清朝中后期,帝国摇摇欲坠,封建思想日趋腐朽,世人对女人醉酒更多的是负面评价。但在民族危亡之际,酒成为一些先锋女性用来表达革命豪情的寄托。例如,革命志士、女侠秋瑾有《对酒》诗云: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秋瑾还有“浊酒不堪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等慷慨诗句。
07 节
现当代:女性饮酒,社会宽容与偏见并存
当今社会,妇女解放达到空前高潮,女性与酒的关系变得自然了很多,无论是私下还是公开场合,女人喝酒更加自由。如在社交场合,女性可以自由选择喝什么酒,或者拒绝喝酒。而在恋爱和亲朋好友聚会等场合,男女一起开怀畅饮也是常事。不过,在广泛的社会认知中,女性若是豪饮、醉酒等等仍然会受到负面的评价。男性仍然是酒的消费主体,在购买和饮用上拥有更多的话语权。男性就算是酒徒、酒鬼,也不算什么大事;而女性,如果是喝得烂醉,则是轻浮和无教养的表现。
*图片来源网络,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