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朋友圈流传着一个加水鉴别“纯粮固态酒”的视频,视频中称,鉴别假酒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方式,就是倒多少酒就加多少水,如果酒加水之后,变浑浊就是纯粮食酒,如果加完水之后还依然清澈透明,就是酒精勾兑酒,只要用这个方式把酒验一验,百分之九十的酒都得扔!这是真的吗?
重播 播放 00:00 / 00:00 正在直播 00:00 进入全屏 50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听着视频中的“民间科普”说起专业知识似乎也不含糊,什么“醇醛酸酯酮”啊,什么“国家标准GBT20821”啊,很专业的感觉。说实话,如果小编是一个非专业的吃瓜群众,还就真的相信了。真相到底如何?让小编给您真正的科普一回吧。
事实真相是:
高度酒加水之后,随着酒精度降低,酒中的一些高级脂肪酸及其酯类会形成乳浊液,酒体变混浊;市面上一些高度白酒,为了便于人们加冰、加水饮用,在生产过程中进行了预处理,将这些高级脂肪酸及其酯类去除了,所以就不会出现浑浊现象;
其实,使用液态法生产也会有一些类似高级脂肪酸及其酯类的物质存在于高度白酒,加冰、加水后也会出现浑浊。所以,加水后出现浑浊,并不能成为评判高度白酒是否优劣的标准,更不能成为判定一个酒是不是固态法白酒,即“纯粮酿造”的依据。 除了加水变浑浊就是纯粮酒的谬论外,“民间科普”视频中还提到了“不要喝低度酒,尤其50度以下的酒千万不要喝!50度以上的酒也不敢保证是纯粮酿造酒。”国际上主流的蒸馏酒都是将原度调整下来,因为酒度太高不适合直接饮用。中国的白酒也经历过从高度到低度的发展,原先60度以上定性为高度酒,60度以下为低度酒。从1987年以后,定性50度以上为高度酒,50度以下为降度酒,40度以内为低度酒。可以说,不同时代对高度酒和低度酒的定义也是不同的,是为了不断适应消费市场的技术调整。从技术角度来看,好的低度酒对原酒的品质要求更高。因此,度数高低不能作为质量好坏的简单判定,高度酒有好质量的产品,低度酒也有高质量的产品。
如今的朋友圈多有流传“民间科普”,各种科普文章和视频也大行其道,“民间科普”兴起的背后也带来了新问题:当人人都在发表科学言论时,公众到底该信谁?
“民间科学家”们往往是一知半解和盲人摸象,偶尔听到或者看到了一些科学知识,然后就加以想象自行脑补之后,以为了解了真相。其实是经不起科学验证的,科学讲究的是广泛性和严谨性,不是简单的一叶障目不见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