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酒是世界六大蒸馏酒之一。中国白酒具有丰富的不可比拟的独特风味,其中水和乙醇占98%左右,呈香呈味物质和微量成分占2%左右。其中这2%的呈香呈味物质和微量成分,目前有据可查的就达到了上千种,仍然有1%左右的物质,未被发现,成为中国白酒的不解之谜。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保国、江南大学副校长徐岩、贵州省赤水河畔酱香型白酒研究中心李小兵教授等多位业内专家研究发现,中国白酒内含的上千种微量成分中,有几百种都是对人体有益的功能性物资,丛健康角度来讲,中国白酒是所有蒸馏酒中对人体健康最有益的。
中国白酒的多样化构成无量物质的丰富性
“与国外蒸馏酒不同,中国白酒传统酿造工艺采集了窖池、多粮、环境多维微生物、固态发酵、固态蒸馏等一系列策略,通过自然而科学的酿造体系来实现。酒体中的风味物质来源于复杂的原料体系、微生物自然发酵代谢体系、后期贮存体系,使得酒体成分丰富、风味和谐统一。”贵州省赤水河畔酱香型白酒研究中心李小兵教授说。
我国是酒的王国,仅从香型上就有“十二大香型”,再加上目前各家白酒企业纷纷推出的小品类香型,多达上百种,酒的形态也是色彩纷呈、仪态万千。那么,酒体是什么意思?什么是酒体呢?
酒体,是酒在舌头上的重量感觉,它决定白酒里面酒精和呈香呈味物质的多少,决定白酒内各种成分的高低。比如大家经常听到、看到的“丰满醇厚、圆润柔和、窖香优雅”等等。
中国白酒酿造体系的独特性,造就了中国白酒各种香型的百花齐放。多年来,很多人认为葡萄酒是最洁净、最保健的饮料,是对中国白酒缺乏了解,甚至是误解所致。中国白酒中,最干净的是清香型白酒。在生产酿造过程中,要求“一清到底”酿造技艺,即“人必得其精,水必得其甘,曲必得其时,粮必得其实,器必得其洁,缸必得其湿,火必得其缓,料必得其准,工必得其细,管必得其严”成为汾酒的“十大秘诀”,随后中国白酒业各大酒企纷纷效仿,几乎成为中国白酒行业的“传世宝典”。
在中国传统白酒和葡萄酒酒体所含的3种功能性成分比较发现,中国白酒中的萜烯类和吡嗪类化合物含量远远高于葡萄酒,而葡萄酒中的多酚类物质含量较高。
这是因为,中国传统白酒是采用多菌系自然堆积固态方式制曲、多维微生物固态发酵酿造和高温蒸馏工艺,而葡萄酒为酿造酒,更多的风味物质来自于葡萄原料和后期橡木桶陈酿。
更主要的是,中国传统白酒在固态蒸馏过程中,将产品中的风味物质进行了选择与纯化,从这个角度讲,中国传统白酒更具洁净、保健特性。
贵州省赤水河畔酱香型白酒研究中心重新定义中国白酒:中国白酒是自然酿造,科学配伍,性味优化,生命培育,经构质量安全可靠性测定,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生命和生命力,具有健康养生效用的中国白酒。
目前业内研究一直认为,中国白酒最重要的功能性物资来自吡嗪类、萜烯类化合物。中国白酒中吡嗪类化合物有26种,萜类化合物有69种。
贵州省赤水河畔酱香型白酒研究中心在《应用生物多样性理论酿造优质酱酒的研究》以及《古方高温大曲药的研制》等方面积极为中国白酒科技创新发展不懈努力。
贵州省赤水河畔酱香型白酒研究中心李小兵教授表示,目前中国白酒中生物活性成分的奥秘,仍然是世界一大科学难题,而中国白酒要走向世界,必须要联合世界酒类研究机构共同攻克。
李小兵认为,白酒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拥有几千年的历史,时至今日,必须与时俱进,主动去适应市场环境、迎合消费者心理,用科学技术手段创新发展,才能永葆中国白酒长盛不衰,永葆生命。
当下,“少喝酒、喝好酒”成为健康饮酒的新理念。其实更应该倡导“微醺饮酒、惬意饮酒”,否则,再健康的酒,喝多了也伤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