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酒的包装瓶口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改进过程。1949年以前,一直是用油纸包木塞封瓶口,外再用猪尿泡(猪下水)用水泡软后扎口,猪尿泡水分干燥后自然收缩就封紧了瓶口,后来,猪尿泡不够就改用了猪小肠。
为了满足生产需要,茅台酒厂致函习水、遵义、桐梓、金沙、古蔺、赤水等县市的食品公司,开始大量收购猪尿泡和猪小肠。当时用木塞时,要先用水浸泡后煮沸,再用小火煮4个小时,取出放入木桶,再拿清水浸泡15天,而且要每天换水一次,直到水不染色为准,最后取出后晒干备用。
在包装时,需要把瓶洗净后装上酒,把木塞按与瓶口齐,猪尿泡用热水洗干净后,再用碱水浸洗,然后清水冲洗,趁湿包着瓶口,用青麻丝扎紧,放置几天尿泡收缩后,再贴商标装入木箱。1959年后,内销茅台酒仍然是扎猪尿泡,外销茅台酒则改为软木塞子套玻璃纸,外套胶套,然后贴商标包上皮纸,之后改为了塑料内塞代替了软木塞。
1973年,茅台酒包装逐渐由木塞封口改为了塑料内外盖封口。1976年起,茅台酒开始采用塑料制内塞和螺旋外盖。1979年,中国粮油进出口公司致函茅台酒厂,提出了关于茅台酒瓶盖难启和塑料瓶盖外国人认为档次低及有化学作用的问题,应及早研究并使用铝盖。
建厂初期销往外地的茅台酒外包装木箱,规格不一,茅台酒陆续使用过每箱35瓶、30瓶、25瓶、20瓶等规格。箱底与酒瓶间以稻草、谷壳为填充作为缓冲,防止坚硬的木箱与瓶身在运输中受损,包好后放入带隔断的木箱中,悠悠岁月里的木箱载着沁人芬芳的茅台酒,开启它的闪耀征程。
为了适应国际包装惯例,20世纪60年代初,每个木箱中原来的20瓶改为24瓶,木箱两头用10毫米铁皮加固。茅台酒外箱不断地更迭换代,与时代接轨,随着历史的传承展现它独特的“精华印记”。
曾经茅台酒是没有外盒的。1973年,茅台酒厂研究决定外销酒用彩盒代替棉纸包瓶,箱内填充物的稻草、谷壳改为瓦楞纸。设计方案和改进报告送省经贸委、省轻工厅批准。
1976年,茅台酒脱下“绵纸衣裳”,耀眼的朱红与金黄色的色彩格调完美碰撞,中国元素多了一份时尚气息,身姿曼妙的茅台酒瓶领衔出征,朝着“彩盒时代”大步走去。从此,国内的白酒、饮料业包装也开始采用彩盒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