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喝不完一整瓶葡萄酒,倒掉你会不会觉得可惜呢?或是一瓶酒喝完真的太烈了?其实不用担心浪费葡萄酒。只要熟悉葡萄酒的特性,保鲜一瓶酒的方法还是有很多的。小编将教你如何在开瓶后保鲜葡萄酒的新鲜。
葡萄酒保鲜措施
葡萄酒的保鲜相对来说是一个非常难的事情,我们都说葡萄酒是有生命的,之所以说她有生命,是说她在酒瓶中还会走完一个长时期慢慢的发酵过程,就酒体本身而言,葡萄酒生长的土壤、阳光、水份、施肥,后期采摘、筛选、酿造、酒塞、装瓶、保管等等关连太多、太多。一瓶酒来自何人之手,保存专业与不专业等等这些不确定因素,那么提供一台专业的保鲜设备要照顾到专业与不专业的伺酒人士,确实是一个难为的问题。葡萄酒保鲜分酒机在国外已非常常见,我们简单总结出一些较规律性保鲜措施办法:
一、抽真空保鲜
此办法长时间保鲜不行、不管你是采用手动抽真空还是机械泵式抽真空,真空度只能抽到70%,我们称之为相对真空。因为瓶内残存的空气氧化酒液面,所以十几个小时后酒的氧化加剧,使用抽真空方式的人大多有此共识。
二、惰性气体保鲜
葡萄酒保鲜分酒机英文是WineDispenser,目前国际上全部采用惰性气体保鲜。这种方式在以葡萄酒为酒文化的国家存来以久。目前国际上有三种结构不同的专利技术。
前列种结构来自于欧洲,使用氮气保鲜。具体方式是先将酒瓶内空气预抽真空,再加入氮气。这种方式比较完全采用抽真空保鲜有了明显的进步。存在的问题是因为氮气的比重(0.00125g/cm3)比空气轻(0.00129g/cm3),所以往瓶内加氮气一定要预抽真空、氮气进去才有效。鉴于真空泵只能抽到相对的瓶内真空,所以瓶内还会有残存空气。待向瓶内注入氮气静止后,瓶内气体结构呈图一,氮气飘在空气上面,瓶内残存的空气接触酒液面保鲜效果打了折扣。
第二种结构是美国人为避免发生瓶内残留空气接触酒液面。直接采用氩气(高纯氩99.999%)充入瓶内保鲜。因为氩气的比重比空气重(氩气是0.00178g/cm3、空气0.00129g/cm3)所以当瓶内被注入氩气静止后,瓶内气体暂时结构呈见图二。
美国的专利技术是换了一种气体使瓶内尚存空气结构发生了颠倒式的结构。但因瓶内未抽真空、被压缩空气与氩气混合后,瓶内氩气纯度下降,未有效解决绝氧。
第三种气体置换
第三种结构专利在中国,我们的设计理念强调的是气体置换,即惰性气体与瓶内空气的置换,方式是向瓶内注入氩气。当瓶内气体呈图二状态时,打开专项控制阀A见图三。利用其氩气自身的比重密度将瓶内空气挤出、赶跑、关闭控制阀A,瓶内气体结构呈见图四。此设计的优越性对于长时间保存葡萄酒起到了彻底断绝空气中氧的作用。
其次,我们在其他小结构问题上尽可能到位。比如1)国外类似设备出一杯酒后,截门外端因管内真空作用。酒管内尚存1-2ml酒是自己流不下来的,形成了暴露在空气中的管内挂酒,见图五。
这1-2ml对于整瓶酒计量算不了什么,但相隔十几个小时后。这段管内酒会发生氧化。当再次出酒时,这杯酒或许是几十毫升,那么这杯酒因接触这1-2ml被氧化酒而发生质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设计方案是将截门外端管内酒通过阀门转换控制。将酒退回到瓶内保鲜,截门外端无挂酒现象。对于售酒、试酒专业设备来讲是重要的。
比如2)我们将伸在瓶内的用于出酒的塑胶管完全换成了食品级的不锈钢管,保证管路材质与酒长期浸泡接触理化指标的稳定性。
再如3)国外类似设备当装上一瓶葡萄酒时,必须出一杯酒才能将惰性气体送入瓶内达到整瓶酒的保鲜,作为售酒机使用时是一个缺点。我们在设计中保证了出酒与不出酒时同样达到进气保鲜,尽可能在功能上细化。
总之,葡萄酒开瓶后的保鲜是一个涉及到多学科比较复杂的一个课题。但是葡萄酒开瓶后要注意的两大要素其一是绝氧;其二是适宜冷温,在欧洲以及北美是以葡萄酒为酒文化的国度。在设备中酒的停留时间很短,甚至不用制冷、保温,而中国市场葡萄酒还是在推广阶段。酒在设备中停留时间比较长,南北慢长夏季均在30°左右,所以两大要素尤为重要。没有开启橡木塞的葡萄酒保鲜是采用添加二氧化硫的化学保鲜方式,而开启橡木塞的酒是靠置换瓶内空气达到无氧状态来保鲜。完全是物理方式,而后者主要靠的是酒体自身的强健附之于**的保鲜设备。所以说对精心酿造的好酒,使用该设备才有意义。换言之,该设备是为慢品人士、懂酒、爱酒人士而备。
北美经典耗时三年多的研发,意义在于添补了一项国内市场的空白,延伸她的研究实为国内现今的体验式营销创造了一个工具。为团队营销提供了一个模式。抓先机、抓发展,恭迎各方人士多方式合作,将这一个新领域做大做强。
注:
标准大气压下的密度:
氩0.00178g/cm3氮0.00125g/cm3空气0.00129g/cm3
此外,我们需要了解一些特殊的葡萄酒,它们对氧气特别敏感。因此,在保存这些葡萄酒时,我们应该更加注意保存方法。如黑皮诺葡萄酒、陈年8-10年的葡萄酒、有机葡萄酒或无硫葡萄酒,以及淡红葡萄酒如歌海娜,桑娇维塞,仙粉黛和内比奥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