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WBO 蔡梦藜
日前,葡萄酒大师李志延发表文章,称勃艮第葡萄酒悄然风靡于香港以及中国内地一线城市。在香港的某些渠道,勃艮第酒的销量已超过波尔多。
事实是否如此?WBO对香港、北京、上海经营勃艮第酒的酒商进行了深度访问。
李志延:某终端勃艮第酒销量增40%,拍卖行价格翻番
5月17日,葡萄酒大师李志延在《福布斯》发表文章《为何亚洲市场对勃艮第酒如此着迷》(Why Burgundy Is The Hottest Wine Region In Asia Now)指出:一家进口精品酒业公司的合伙人Mandy Chan说道,他们公司,勃艮第酒的销量增长了40%。为此,该酒商也增加了1000种不同的勃艮第酒在他们的酒单上。
香港的阿奇葡萄酒拍卖行(ACKER MERRALL)的数据显示:从2014年开始,勃艮第酒的交易量也超过了波尔多,其中,勃艮第酒占总成交量的41%,波尔多占32%。另在佳士得葡萄酒拍卖行(Christie),勃艮第名庄酒的成交价则远远超过其的拍卖基准价:三瓶罗曼尼康帝2009年份的基准价为34936港币(4500美金),最终成交价为269500港币(34716美金)。2010年份的拍卖基准价为55579港币(7160美金),最终成交价为428750港币(55230美金)。6瓶大瓶装的1995年份罗曼尼康帝的成交价为1210000港币(155879美金),拍卖场的估价为156741港币(20191美金)。
李志延在这篇文章中指出:亚洲国家对勃艮第的兴趣事实上始于日本。在1990年,日本的葡萄酒爱好者与餐厅最早拥抱勃艮第。在新加坡,一些精品酒收藏者成为了勃艮第酒的粉丝。但在香港和中国内地城市如上海与北京,这种转移最近才发生。
香港偏爱勃艮第
勃艮第在香港的葡萄酒爱好者当中,的确成为一种风潮。笔者在向香港葡萄酒人士许书谈采访此事时,他也持这样的观点。
许书谈告诉笔者:近两年的香港,的确有很多小众高收入人群从波尔多转向勃艮第,在他打交道的人群中,所有WSET-4的同学都非常喜欢,非常明显。加之勃艮第酒产量小,价格贵、品质不稳定,好酒难得,让爱好者“求酒若渴”。
另据许书谈介绍:由于勃艮第酒贵,香港铺租贵,所以免税跟勃艮第名酒影响不明显,大多朋友都留意几家拍卖行,找机会买便宜的好酒,或者上网到国外寻找。
另一名香港酒商,葡萄酒庄(香港)有限公司的钟鑑明(Tomas Chung)也给出了类似的答案:勃艮第一开始是香港许多有钱的葡萄酒爱好者喜欢喝,而近几年,香港的大众消费者也开始尝试勃艮第酒。
“勃艮第产量小,又是单一品种,品质不稳定。一瓶优秀的勃艮第名庄并不那么容易寻到。物以稀为贵,这让许多香港的葡萄酒爱好者觉得,喝勃艮第比喝波尔多更加有品位、有档次。” 钟鑑明说道。
勃艮第在内地:并不真正被广泛接受
那么,勃艮第酒在中国内地的境遇是否如此?
在广州经营勃艮第酒的潘家佳认为:中国内地市场对勃艮第,是问津者多于下单者。
潘家佳指出:从数据上来看,大勃艮第产区在中国内地的销量确是在增加,在中国东部的一线城市中,对勃艮第小产区的一级园、特级园的确也开始有人感兴趣,但由于勃艮第酒价格高、门槛高、无品牌,即便有钱的葡萄酒爱好者,也不见得能充分领会其妙处。
许书谈告诉笔者:有很多内地顾客托人在香港拍勃艮第名酒,但其中一些顾客疑似跟风,并不太懂得勃艮第的妙处。有人6支顶级酒同时喝,而香港的爱好者则是一人一小口。毕竟半瓶下肚,什么酒都一样了。
“中国内地的市场跟香港不同。香港人从80年代就开始喝波尔多,可以说已经喝到想吐,大批量爱好者换口味是正常的事。因此,勃艮第在部分渠道反超波尔多的情况,在当下的内地绝不可能发生。”潘家佳补充道。
在北京经营勃艮第酒的聚名酒总经理张志远也指出:勃艮第酒并不像波尔多酒,能够令人很快体验到其中美妙。我们公司的勃艮第酒也没出现明显的销量增长。原因可能在于我们的商务客户多,爱好者偏少。商务人士总希望美酒“来的快”一点。
另一种观点:“勃艮第酒热”缘于波尔多的差年份
在上海经营勃艮第酒的“V.A.维赏”葡萄酒总监Claire Victoria Pan则指出:近两年市场上的确出现了勃艮第热。但尽管如此,勃艮第与波尔多仍然是两种不同种类的推广形式——波尔多主要靠酒商推广,且酒庄和酒商基础大,故在中国及全球成为主流。而勃艮第却无太多主动性推广,更多还靠产区文化对市场进行浸染。
也就是说,勃艮第的市场特性,长远看并难以在内地与商业的波尔多抗衡。
至于“勃艮第热”的缘起,Claire则认为,这很可能因为2013年份波尔多的产量小,品质也一般。但爱好精品葡萄酒的人又要购酒,体现在2014、2015年,这帮人则转向了勃艮第酒,从而造成了勃艮第酒销量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