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朋友点 ☝ 蓝字 加关注 老朋友点 ↗ 右上角 分享
专业媒体人都知道:蹭热点如同“嗑药”,是会上瘾的,也是很危险的,因为热点并不常有,没热点可蹭的时候,无专业素质的媒体就将进入“凉凉”周期。饮事Life作为专业的威士忌垂直媒体平台,轻易不蹭热点,而是坚持以专业内容立身,如果蹭热点,那一定是认真的、必要的,本文就是饮事Life为数不多的一次认真蹭热点。
最近刚上映的电影《我不是药神》异常火热,电影主人公程勇从印度代购的仿制药,虽然在法律层面被主观划归为假药,但是在客观上,仿制药确实是真实有效的。关于仿制药代购,以及其涉及的经济、法律,甚至是伦理问题,互联网上已经有很多文章分析讨论过了,本文就不再赘述了。
饮事Life感兴趣的是,在威士忌界,正好有一类与仿制药情况完全相悖的产品——“伪日本威士忌”。目前来看,这种威士忌在客观上并不是日本威士忌,但在法律层面却被主观地划归为了日本威士忌。怎么样?看上去像不像是“镜中的仿制药”?仿制药是本质纯真,却无法得到法理认同,“伪日本威士忌”是本质伪异,却被赋予了法理认同。您说这找谁说理去呢?
其实“伪日本威士忌”这个问题,已经存在了很久很久了,国外威士忌界也已经讨论了很多年了,最近国内威士忌圈儿对这个问题也日益关注。大家最为关注的“伪日本威士忌”其实有两种,一种是被出口到美国的,日本特有的米威士忌,对于这种威士忌,及其出现的原因,饮事Life曾在《琉球威士忌?还是20年的?鲸出没请注意!》中有过详细的分析论述,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另一种是日本酒商从苏格兰及加拿大等地进口威士忌,然后通过钻法律空子,将这些非日本原产的威士忌,最终以日本威士忌的名义装瓶销售。这种现象由来已久,几乎可以上溯至日本刚开始接触威士忌的19世纪。而之所以以前未被重视,主要是因为以前日本威士忌在日本以外基本无人问津,而随着近十年来,日本威士忌在全球市场的消费量和关注度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才使得人们开始逐渐关注日本威士忌的出身问题。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日本几乎没有任何威士忌相关的法律法规,在苏格兰和美国等威士忌主产地,只有在本国蒸馏和装瓶的威士忌才能称为本国威士忌。而在日本,对于威士忌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日本国内生产。而这里的生产,只是指装瓶。此外,除了要求威士忌的生产原料只有水和谷物以外(对于“米威士忌”来说,一方面因原料为米,而日本不承认这种原料的“威士忌”,另一方面因其发酵过程中需要额外加入酒曲,而不符合日本对于原料只有水和谷物的规定,所以“米威士忌”在日本不能称为威士忌),对于瓶中所装的威士忌来自何处没有任何规定,只对于威士忌的出口有一个小要求,即:如果装瓶的“威士忌”中,不全是水和威士忌原酒的混合物,而是混合了中性酒精等其它物质,那么只要其中威士忌原酒的含量大于10%,就可以在日本国内标识为威士忌出售,但是不允许出口,而如果装瓶的威士忌中,只包含水和威士忌原酒,那么无论威士忌原酒来自何处都可以称为威士忌,并可以称为日本威士忌,同时也可以出口。而且,日本对于威士忌熟成的最低时限也没有规定,但是绝大多数日本威士忌酒厂和酒商都自觉和苏格兰保持一致,将威士忌放在木桶中陈满三年后再装瓶。因此,近两百年以来,很多日本酒厂和酒商持续从苏格兰和加拿大等地进口威士忌原酒,并在日本熟成后,再以日本威士忌的名义出售。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有哪些威士忌是日本威士忌中的“假药”,也就是“伪日本威士忌”呢?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毕竟现在市场上的日本威士忌品类繁多,多到很难数清。幸好,最近这个问题解决了。
有一位网友制作了一张识别真“伪”威士忌的图表,饮事Life将其进行了部分汉化(上图中红字和白字内容),以供华语世界的威士忌爱好者参考。结合本文,再来看这张图,大家就基本能够看懂其中的内容了,应该无需小编再多嘴解释了。如果大家感兴趣或有需要,可以将本文或上图收藏起来,以供日后查阅。最后,需要多说一句的是,本文之所以将“伪日本威士忌”以及上图中的“伪”字用双引号括起来,是因为饮事Life是一个中立的平台,本平台不能对“伪日本威士忌”做出任何正面或负面的评价和评论,也许现在的“伪日本威士忌”在未来会一直存在,或最终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可也说不定,因此作为媒体,我们只陈述事实,不对任何客观存在下主观判断。当然,如果您还有任何疑问,欢迎留言提问、讨论,饮事Life将尽最大可能回答您的问题,因为饮事Life是认真且专业的威士忌媒体平台。
注:本文中的《真“伪”日本威士忌》图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饮事Life是国内最具传播力的威士忌垂直领域平台,第一时间为受众提供全球最新最专业的威士忌资讯。除具有强大的内容制作团队以外,还拥有国内最具活力的威士忌交流社群,以及供威士忌专家、老饕和爱好者发布酒评和交流分享的在线论坛。如果您觉得饮事Life推送的内容有那么一点儿意思的话,欢迎您关注我们,一大波精彩内容、各式活动和实惠酒款正在路上,不要错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