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茅台酒“赖茅”商标褐釉柱形瓶现藏于茅台中国酒文化城,通高19厘米,底径6.3厘米,口径1.7厘米,重0.51千克,为陶器质地。因保存年代久远,虽有木质瓶塞封口,酒体已挥发殆尽。民国茅台酒“赖茅”商标褐釉柱形瓶专家对民国茅台酒“赖茅”商标褐釉柱形瓶的鉴定意见为:“‘赖茅’商标是茅台酒民国时期主要三家酒房之一的‘恒兴烧房’于抗战胜利后在上海印制,是茅台酒具有现代形制的商标; 商标正标、背标较完整,... 查看全文 >
高度酒与低度酒的界限武铭咱们给高度酒和低度酒区分一下鸿沟,按照国际惯例,蒸馏酒如白酒、白兰地、威士忌、朗姆酒等都归于烈酒或高度酒。但关于白酒,按照最新规范,41°~68°归于高度白酒,40°~25°归于低度白酒。事实上,跟黄酒对比,高度白酒出现的时代算不上久远。大约在公元前5000-3000年时分,中国就出现了谷物酿酒,也便是开端的黄酒,估计才几度。后来到了宋代,大家逐渐掌握了用酒曲酿酒的方法,酒...
查看全文 >
元代以后,北京是大部分时间明、清两代的首都,也是全国最大的酒类消费基地,各地好酒汇集于此,此外,在京城本地以及就近的直隶行省(今天的河北、天津一带)也发展出本地的生产企业,白酒、黄酒作坊都有,时称“酒品之多,京师为最”。不过同为喝酒,不同阶层的人,却有着不同的档次,喝着不同的酒。从清朝到民国,到1949年之前,北京喝酒分为三个档次:第一个档次:高端正规的宴会,有世家背景的遗老遗少,喝绍兴黄酒。第二...
查看全文 >
“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这是蔡锷国葬礼上,孙中山寄送的挽联。1916年11月8日蔡锷怀着自己未实现的理想在日本去世,年仅34岁。这时的蔡锷已经是名满天下、功德圆满的护国将军。然而蔡锷本人却相反,他似乎陷入了另一种深深的忧虑,他甚至觉得什么事也没做,离自己的理想还很远。他有什么未实现的理想了?文/高远蔡锷一生,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了响应武昌起义的云南新军起义;二是发起、...
查看全文 >
张裕酒文化博物馆收藏有一套民国时期的《酿造杂志》,版权页显示:“主编人”为徐望之,也即自1934年起的张裕公司总经理;“发行人”为中国酿造学社,也即以张裕公司技术人员为骨干的学术研究机构;“印刷所”为国光印书局,位于上海;“总销售处”为张裕酿酒公司和烟台啤酒公司。《酿造杂志》创刊号发行于1939年1月1日,发刊词写道:“酿造界与学术界,本应速取有效之联络,俾使生产趋学术化,而学术亦臻生产化,务使‘...
查看全文 >
民国时期的茅台镇“三家烧坊”广告1文物简介民国三十五年《民族导报》半月刊民国三十六年《仁声》月刊第一期《民族导报》《仁声》这两张图片分别展示的是民国三十五年《民族导报》半月刊和民国三十六年《仁声》月刊第一期,目前收藏在茅台集团档案馆中。在2016年7月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中,经相关专家鉴定《民族导报》半月刊、《仁声》月刊第一期,是民国时期三家烧坊互相竞争的历史见证,具有比较重要的历史意义,...
查看全文 >
文物简介民国三十五年《民族导报》半月刊民国三十六年《仁声》月刊第一期这两张图片分别展示的是民国三十五年《民族导报》半月刊和民国三十六年《仁声》月刊第一期,目前收藏在茅台集团档案馆中。在2016年7月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中,经相关专家鉴定《民族导报》半月刊、《仁声》月刊第一期,是民国时期三家烧坊互相竞争的历史见证,具有比较重要的历史意义,为一般文物。2文物背景抗日战争时期,贵州成了战时大后方...
查看全文 >
民国三十五年《民族导报》半月刊民国三十六年《仁声》月刊第一期1:文物简介《民族导报》《仁声》这两张图片分别展示的是民国三十五年《民族导报》半月刊和民国三十六年《仁声》月刊第一期,目前收藏在茅台集团档案馆中。在2016年7月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中,经相关专家鉴定《民族导报》半月刊、《仁声》月刊第一期,是民国时期三家烧坊互相竞争的历史见证,具有比较重要的历史意义,为一般文物。2文物背景抗日战争...
查看全文 >
民国时期很多新产品不断涌入中国,广告的概念也逐渐发展起来,今天茅友公社带大家一起看下民国时期的酒广告,感受下100年前人们的广告创意。以下内容部分来自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出版的《法文上海日报》的广告,部分来自网络,茅友公社整理1.酩悦香槟酩悦香槟Moet & Chandon 是法国名酒,有270多年历史,拥有270年酿酒传统的Moet Chandon,曾因法皇拿破仑的喜爱而赢得“Imperial...
查看全文 >
民国时期,风云四起,乱世之中诞生了许许多多名留青史的英雄豪杰,英雄自古与酒结缘,他们爱酒懂酒更惜酒。就在这个时期,有一众名人曾为某个酒品牌站台,大家来猜猜是什么酒?扫码关注“大家酒评”抖音号,听曾品堂创始人曾宇娓娓道来,一起来揭晓答案吧~...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