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葡萄酒的生产和消费可追溯到四百多年前,当时西班牙殖民者将第一批葡萄品种Vitis vinifera带到了美洲。
1551年,第一批葡萄藤在阿根廷种植,并在该国的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迅速蔓延。受安第斯地区最佳的土壤和天气条件的影响,酿酒业经历了快速,广泛的发展。
来到这些土地的天主教神父在修道院附近种植了葡萄园,以确保为庆祝圣餐而提供葡萄酒。在十九世纪,欧洲移民引入了新的葡萄种植技术和葡萄品种,为安第斯山脉和科罗拉多河谷的发展找到了理想的环境。
在1850年至1880年之间,阿根廷最终加入了国际经济网络。有两个因素使之成为可能:铁路的扩张,这促进了各省之间的通信发展;征服沙漠后将巴塔哥尼亚纳入国家领土,这迫使该地区的土著人民撤退。合并了适合农业和畜牧业生产的土地,以及移民的到来,为葡萄酒业发展为民族工业奠定了基础。
在此期间,1853年,在门多萨创建了全国第一所农业学校-Quinta师范学校。MichelAiméPouget被任命为Quinta的负责人,并且是第一个在门多萨引入法国葡萄藤,促进其种植并教授科学方法以改善果实发育的人,门多萨和圣胡安都看到了导致行业现代化的变化。
《水法》的通过和总灌溉部门的建立,以及为促进农业发展和信贷措施而实施的措施,以种植葡萄园,建设酒厂和采用最先进的机械和技术,以及在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合格的人力资源以发展葡萄酒种植业,这些都促进了葡萄园面积的增加和葡萄酒产量的增加。
到1873年,阿根廷已经拥有5,000英亩的葡萄园,到1893年,该面积扩大了五倍,达到25,000英亩。葡萄园面积的扩大和酿酒厂的发展导致土地,景观和建筑的变化。
在1900年代初期,葡萄园面积已达到519,800英亩。
1960年代,生产和加工系统终于完成,拥有大型酿酒厂,装瓶厂以及覆盖全国主要消费中心的稳固的分销和零售网络。
在1970年代,基于大量生产面向国内市场的低质量葡萄酒的流行模式崩溃了。软饮料和啤酒的广泛进入导致食用葡萄酒的消费量从1970年的人均90升下降到1991年的人均55升,在1982年至1992年期间,进行了大规模的葡萄园连根拔起,其中36%现有的葡萄园被拆除。
在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初,阿根廷葡萄酒业开始了一个新时代。新自由主义进入国民经济导致了调整模型的实施,并将阿根廷纳入了全球市场。
新的本地和外国商人进入现场,他们使行业朝着少量生产高品质葡萄酒的方向发展,以供出口和供国内消费。由于采用了新技术,种植系统,葡萄选种技术和营销系统,阿根廷葡萄酒业已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