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朋友虽然很会喝酒但是去不知道白酒的历史起源,今天就跟大家大致的探讨一下目前国内较为认同的三大主流说法:“猿猴造酒、仪狄造酒、杜康造酒”
“猿猴造酒”的传说讲的是猴子们在过冬时会提前采摘果子,放到树洞中储藏,然而当季不缺过冬食物,猴子们忘记了曾经储藏树洞中的果子,久而久之,果实腐烂,堆积于底层的果实经过上层果物的挤压,破裂,产生果浆,同时,由于上层果物阻断了空气(主要是阻断了空气中的氧气)导致果浆与附着在一般果物的表皮的野生酵母菌产生反应,酿造成酒。 东汉学者高诱的《淮南子》一书中“猩猩知往而不知来”一句下面注释道,“猩猩……嗜酒,人以酒搏之,饮而不耐息,不知当醉,以禽其身”。 明朝戏曲家李日华在《紫桃轩杂缀·蓬拢夜话》一书中写道:“黄山多猿猱,春夏采杂花果于石洼中,酝酿成酒,香气溢发,闻数百步。野樵深入者或偷得之。”作家刘柞蕃又在《清俾类钞·粤西偶记》一书中讲述了他在广西听到的关于“猿猴造酒”的传说:“粤西平乐等府,山中多猿,善采百花酿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数石。饮之,香美异常,名曰猿酒”。诸如此类的文学记载还有很多,可见猿猴造酒的传说并非空穴来风。
“仪狄造酒”关于仪狄造酒还有一种古老的说法叫“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成于仪狄”意思是说:自三皇五帝的时候,就有各种各样的造酒方法流行于民间,是仪狄将这些造酒的方法归纳总结出来,使之流传于后世,仪狄是夏禹时期人物,大禹治水有功而得到皇位,但是国事繁重,而十分劳累,压力使他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禹的女儿让服侍禹膳食的仪狄想办法 有一天,仪狄到深山打猎,希望猎得山珍海味,为大禹做美味的料理,意外发现有一只猴子在吃一滩发酵的汁液。猴子喝了后便醉倒,脸上一副陶醉的模样,这个举动引起了仪狄的注意,他也想尝尝试试。这不尝不要紧,汁液一下肚,感到全身热乎乎,经络随之活络开来,他惊异的感觉“这种汁液让人忘掉烦恼,睡得舒心,可谓神仙圣水!”仪狄立马将这圣水献给禹王,禹王尝过之后也连声称好,一杯接着一杯,不一会就感觉天旋地转犹如腾云驾雾,双眼一闭睡过去了。 大禹一觉醒来对身边侍从说道:“这一觉睡了大半天,今天暂时不出巡了吧!” 侍从对大禹说:大王,你睡了不是大半天,而是两天两夜啊!我们见你不醒,很害怕啊!大禹一惊,说道:“快去把仪狄召来!” 仪狄到了施礼后,大禹高声道 “你以后不要再造这玩意儿!”仪狄一听,摸着脑袋,百思不得其解,便问到“我造的酒,大伙儿都说好,大王您喝了也说好,为何又不造呢?”大禹说道“我不是说你造的酒不好,而是因为太好了,所以才不造啊!酒越好,饮酒的人越多。饮酒的人越多,会使人沉迷其中无法自法。我第一次喝酒,就睡了两天两夜,耽误多少政事。所以造酒不禁,饮酒不止,民风变坏,国家灭亡。不过这种让人上瘾的东西以后可能难以禁绝,今后不知多少人因为饮酒误国的人要有多少呢!”从今以后大禹疏远仪狄,不再信任和重用他。说起来仪狄造酒的典故还是很有警醒世人得意义,酒虽好切不可贪杯。
“杜康造酒”关于杜康造酒的传说民间流传有许多种,下面就大致列举几种大家较为熟知的。 杜康小时候家中贫困,他出生时家中穷的只有一瓢谷糠,所以就取名为杜康,长到十几岁的时候杜康就替人放羊贴补生计,每天去放羊时都带着秫米做的干粮,到了地方就放到一个桑树洞里。有一次,忽然下起了大雨,杜康慌忙赶羊回去,把干粮忘在了树洞里。这雨一下就是好多天。雨停之后,杜康再次去放羊,发现自己的干粮已经化成了液体,还散发着香气。他尝了尝觉得味道不错,此时正好有鸟盘旋于头顶,发出“啾啾啾”的叫声。杜康觉得这是神的恩赐,就取谐音,把这种液体称为“酒”了。
现在的杜康仙庄确实还有一棵年代久远的桑树,相传就是当年杜康放干粮的树。但这个传说中关于酒的命名,却显得机巧而不严谨。按照这个说法,“酒”字应该在杜康之前就有了,也就是说杜康造酒之前就已经有了其他的酒。 也有传说,大禹治水时,杜康建议把水疏通到东边的大海里,这才解决了洪水之灾。于是,舜把帝位禅让给了大禹。大禹论功行赏,让杜康当了疱正,掌管天下的粮食。杜康掌管天下的粮食,那么粮食如何贮存是个大问题。一天,他来到桑树涧,觉得把粮食藏到树洞里是个好办法。结果,过了一段时间,粮食都变质了,流出了味道鲜美的液体。杜康知道自己犯了大罪,便向大禹请罪,并把液体献给了他。在大臣们的请求下,大禹也没有怪罪杜康。杜康找来自己的老乡仓颉给这东西命名。 关于酒历史起源的传说不仅于此,还有很多种, 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