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史中,酒无所不在:酒是诗人吟诗作对成就千古绝响的道具;酒是将军上阵杀敌、醉卧沙场的胆气;酒是懦夫拯救自身、重拾自信的底气;酒是酒肆觥筹交错、结友交欢的豪气。
一滴酒,渗透在我们的养生智慧“一人饮酒,全家无疫”
药王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论述了药酒制法、服法,长期服用药酒的孙思邈本人也是长寿之星,活到100岁高龄。
历代中医认为,“酒为百药之长”。
中国的中医药智慧,可见于药酒。
药酒既是药,又是酒,但其养生、药用价值却在白酒之上。这一传统而独特的酒种,将中华五千年来的酿造文化与传统中医学融合运用得淋漓尽致。
中国传统崇尚的“天人合一”,更讲究顺应四季变化的养生保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根据四季更迭,饮用不同的时令酒,如正月饮屠苏酒,四月饮桑葚酒、端午饮菖蒲、重阳雄黄酒,皆是古人千百年来的养生智慧。
酒不仅可饮,更可驱虫避害,端午时节人们以雄黄酒防止蚊虫叮咬:这便是先人经验的传承。
《黄帝内经》便以“醪醴”讨论药酒的医疗作用;李时珍《本草纲目》以 “和血行气,壮神御寒,消愁遗兴”揭示酒的功效;
在如今连中医药也备受质疑的当下,请您耐心地了解药酒中的养生智慧:八珍酒、人参酒、枸杞酒主治气血双亏、脾气虚弱、肝肾阴虚、神经衰弱;国公酒主治风寒、中风后遗症;跌打损伤酒主治骨肌损伤;五加皮酒主治风湿病患……
这一滴酒,在老祖宗数千年留存的养生智慧、祛病经验里。
一滴酒,深入中华数千年文脉无论是曹操的“对酒当歌”,李白的《将进酒》、抑或是杜甫的《醉时歌》、苏轼的《水调歌头》,一本中国文学史,流淌绵延酒香:
喜时“白日放歌须纵酒”、悲时“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孤独时“料峭春风吹酒醒”,得意时“桃李春风一杯酒”;别离时“日暮酒醒人已远”,欢聚时“暂凭杯酒长精神”;花前“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月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诗魄琴心剑胆,皆不入太白慧眼,诗人单挑“饮者”,留下“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的诗行。
杜甫众诗中,我独爱《饮中八仙歌》,高朋满座觥筹交错的盛况,饮中八仙醉酒微醺之态跃然纸上:贺知章、汝阳王李进、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一场长安酒会,写尽了大唐盛世繁华。
这一滴酒,流泻诗情,是数千年来文人墨客的亘古常新的生命关怀。
一滴酒,流淌在华夏历史长河远古时期,酒是用来祭祀的必备品;一杯酒,奉天祭神、祭祖敬宗;一杯酒,慰藉心灵,战胜恐惧;一杯酒,运筹帷幄,政权利器。
鸿门宴,少不了酒
桃园结义,少不了酒
青梅煮酒,少不了酒
江东群英会,少不了酒
贵妃醉酒,少不了酒
杯酒释兵权,少不了酒......
酒的社会化带来它的政治化;它可为用兵之计,更可维护特权,它可巩固政权,更可安邦定国。
上至宫廷,下至市井,无论高低贵贱,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山村野夫,无论是浊酒一杯,还是上好的雪曲佳酿,饮酒之乐,从无挑剔。
这一滴酒,在高朋满座觥筹交错中,在月下独酌、小酌慢饮中,在数千年民族历史绵延的长卷里。
一滴酒,融在舌尖上的美食
少了酒,饕客们该要少了多少美食的乐趣,且不说酒是辅佐美食的良品,以美酒入菜,借美酒提鲜,舌尖上的美食里少不了酒。
一道花雕醉蟹,再加入几杯白酒调出醉卤的香气,肥腴膏黄遇上醇和酒香,入口一瞬,香气满溢、舌尖生花,诠释“最中国”的味道。
啤酒烧鸭、米酒烧鸡,看似大俗的菜肴里凝聚了酒的鲜香,一杯酒,文火慢炖,成就了家家户户的“生活艺术家”。
烹鱼炖肉,一杯黄/白酒下锅,去腥提味,拿捏火候,鲜美肥嫩、咂咂有味的菜肴,是念念不忘妈妈的味道。
还有那一碗清甜绵润的甜米酒:米酒汤圆、甜酒冲蛋,撒上几朵院子里摘来浸渍的白糖桂花,沁甜润心,人生美好,一句“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信手拈来。
这一滴酒是会生病致癌的毒药,还是那一口故乡的情怀、家的味道?
一滴酒,是快意江湖的情愁
没有酒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
你可曾感悟,《水浒传》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步一叹,一步一饮,天地间,唯苍茫大雪,人与酒合二为一。
你可曾感受金庸笔下的酒中江湖,无论归隐深山,无论塞外牧马,无论载船纵歌,一碗酒、一块肉、一把剑,写尽快意恩仇。
你可曾理解刘伶《酒德颂》中的淋漓洒脱,醉时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切肌,醒时如仍在梦,或如料峭春风。
你可知微醺之下的人生得意,就着月光下酒,几碟小菜为伴,飘飘然愁云散去,众生不过是浮萍,人生白驹过隙。
这一滴酒,还酹江月。它不是毒药,它是为我们心灵解毒的良剂,偶尔服用,使人自省过往,活在当下,寻梦未来。
理性对待酒、对待酒的传统与文化;有节制的饮酒,适度适量的饮酒,慢慢品,细细咽,将酒看成放松心情的良剂,而非宣泄情绪的毒药;这才是正确的饮酒方式。
瞧,健康节制的饮酒,也许并不像大家想象得那般可怕,中国白酒泰斗秦含章一辈子都在和白酒打交道,如今110岁高龄,依然每天三杯酒;茅台教父季克良先生,据说一辈子喝过的茅台酒可以以“吨”来计算,如今,先生已经80岁高龄,依然在白酒行业发挥余热,令人生敬;
喝酒之人,往往肆意人生、性情中人;不喝酒之人,往往泰然理智、老成持重。
喝酒与不喝酒,就好像很多人对饮食的选择——腌制食品、熏腊食品,吃与不吃,在乎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