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跑者”,本就是在“强者生,弱者死”的“丛林法则”下,对强者的加冕和注脚。
在拟定为“抢跑者”之前,晓酌君还是有些犹豫。怎么说,按照比赛规则抢跑本身就是属于一种犯规行为,将白酒“纯金5年”中奔跑显著的企业纳入抢跑者的范畴看起来似乎有些不妥。而后再三斟酌,激烈地市场经济竞争下哪有什么发令枪,每时每刻都处在你追我赶的奔跑常态。
“抢跑者”,本就是在“强者生,弱者死”的“丛林法则”下,对强者的加冕和注脚。落后的,反思其落后的缘由;抢跑的,透视其抢跑的成功,这才是“纯金5年”留给白酒的实战干货。
在上一期《白酒“纯金5年”,到底有多纯?(上)》推文中,晓酌君以整体鸟瞰的方式将产业过去的“黄金十年”、“纯金5年”数据化呈现。让大家看到一个由量到质转换的中国白酒,而这一篇我们将着重梳理产业竞争、品类竞争中的抢跑者,看看他们胜在何处。
“纯金五年”,酱酒成就“第一抢跑阵营”冠冕
什么样的白酒能够在付款转身一瞬获利上千元?在取消购酒政策之前,入住过茅台大酒店的深有体会,飞天茅台巨大利润空间的背后是茅台“一骑绝尘”的动能张力,甚至拉动整个酱酒品类二次飞跃。
赤水河行至茅台镇,左右两岸的酒厂和门店鳞次栉比,数不胜数,如同一座立在云贵高原上的“小香港”,这就是“中国酒都”——贵州仁怀。不仅留下工农红军四渡赤水的历史传奇,也被誉为全世界最贵的“美酒河”。
“纯金五年”里,白酒行业除了“量降价升”、渠道变革等重要特征外,“酱酒热”是绕不开的话题。
2008年金融危机,酱酒产业迎来第一轮发展热潮。当时处于“黄金十年”下半场,同样也是在茅台品牌张力作用下,牵一发动全身,使得酱酒品类快速升温。不过,这一次昙花一现,草草收场,到2012年酱酒行业收入约540亿,占白酒销售约12%,利润总额达180亿,占白酒总利润约 22%,产量达到 40 万千升、占比约 34%。随后而来的深度调整期,让一切步入“寒冬”。
直到2016年飞天茅台终端成交价持续上涨,开始激活酱酒赛道的“第二春”。
本轮酱酒兴起有三大底层逻辑,一是酱酒品类契合品质消费升级需求,二是白酒产业由量到质转换,三是贵州茅台价格持续性上涨。三大基础关系变化的背后也是对国家GDP增长从量到质转型的写照。
不过,在这轮酱酒风口的前夕,也就是2016-2018年期间,“早起的鸟儿”主要集中在习酒、国台、钓鱼台、金沙酒业、劲牌、珍酒等具有贵州老名酒底蕴的品牌上,多数中小型酱酒企业还处于观望状态,即使有的企业领导嗅到了风口味道,也受限于资金链的短板,更倾向于“等风来”。
2019年的春糖,“满城染酱”的燃爆氛围将酱酒推向了新的高潮,清晰的风口让来自茅台镇的企业信心大增,参展招商、动销卖酒成为主流,沉寂多年的茅台镇,面对巨大的财富机遇,一时间陷入了疯狂。第二年,疫情的突如其来也没有打断酱酒持续热的节奏,即使是春糖停摆,也并未退散酱酒的火热。
这句“经销商不是在茅台镇,就是在去茅台镇的路上。”就是对疯狂淘金的真实写照。疯狂的不止是经销商,还有资本。据不完全统计,入局酱酒产业的资本就有近30余家,包括劲牌、金东集团、洋河、海南椰岛等业内资本,也有联美投资、步长集团、江苏综艺等业外资本大咖,注入资本超千亿。
从权图工作室统计的数据来看,2019-2021年的三年时间里,酱酒行业营收增长近600亿、利润增长200多亿,与2012年的540亿营收相比较,足足翻了近4倍。
这三年里,贵州茅台营收为854.29亿、949.15亿、1095亿,分别占酱酒行业总营收的63.28%、61.23、57.63%;净利润为412.06亿、466.97亿、524.6亿,分别占酱酒行业利润总额的74.90%、74.12、67.25%。
仔细一算,绝大多数的酱酒市场份额被贵州茅台拿走,呈现出近乎垄断的市场地位。
除了“一骑绝尘”的贵州茅台,这轮酱酒风口还跑出了习酒、郎酒、国台三大百亿领军品牌,金沙、珍酒、钓鱼台、安酒、贵州醇、茅台酱香系列酒等二线梯队也都处于快速的上升期,都怀揣着一个“百亿梦”。
可以说,在“纯金五年”里,酱酒几乎占据了全场、全程的C位,表现格外亮眼:增长最快、利润最高、话题最热、资本最青睐……几乎能用上的褒扬之词,都在酱酒身上用了一遍。
酱酒之火,在前两年少数爆发、后三年全面竞速的“纯金五年”里,烧的一塌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