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县长,办好酒厂”,让各地一片酒香。
文 | 云酒团队
二十多年前,“当好县长,办好酒厂”是市场化改革所造成的一种特殊经济现象,而随着改革的持续深化,“当好县长,办好酒厂”这句话所包含的经济规律,已得到更充分、更有力的表现。
办好酒厂的本意是抓经济。
以山东为例,作为一个酿酒传统悠久、酒文化积淀厚重的省份,在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影响,人们的经济头脑越来越活跃,很多地方都瞄准了白酒这棵“摇钱树”。
原因并不复杂,山东自古粮食丰产,民生富饶,酿酒与喝酒的“底子”都很厚实,而发展白酒厂的投入、技术门槛都较低,税率却较高,往往带来立竿见影的经济回报。于是鲁酒迎来了一个快速增长期,山东各地的大小县城,几乎都有几家酒厂,这其中有景芝、兰陵、扳倒井、古贝春这样的传统“豪门”,有秦池、金贵这样在央视一掷千金、一夜成名的“标王”级酒厂,更多的则是一些不知名小厂,产品主要在当地销售为主。
办好酒厂的经济价值非常可观。以秦池为例,这家酒厂1990年注册成立,1995年,销售额达到1.8亿元,实现利税3000万。在竞得央视标王之后,销售额更是猛冲到9.5亿元,利税翻了6倍多,接近2亿元。对于山东临朐这样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县城,秦池无疑是一棵支撑当地经济的“参天巨树”。
当好县长,办好酒厂,时任临朐县县委书记王庆德,在秦池的一路发展中确实扮演了极其关键的角色。他先是挖来了“销售能人”姬长孔,让秦池酒一举打开了市场,而在“标王”之战前夜的那场秘会中,王庆德也是直接谋划人之一,共同为6666万元的天文出价“拍了板”。
而关于“办好酒厂”,当时更多县长们的“办法”是带头消费,将本地白酒作为专用酒,而对外来品牌则设置壁垒。内外有别,双拳并举,这成了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最直接办法。
得益于地方政府的强力支持,鲁酒一时风光无两,1996年,山东白酒销售量曾占到全国的五分之一,实现利税20多亿元,经济效益非常突出。
不光是山东,在河南、在安徽,类似的情况也在发生,“当好县长,办好酒厂”的思想,让各地一片酒香,亳州、商丘、阜阳、淮北等地,都成了著名的“酒窝子”,白酒为当时的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但随着时间推移,到90年代末,随着名酒们的集体“觉醒”,特别是川酒六朵金花的组团强袭,白酒市场开始加快集中,那些缺乏品质竞争力的地产酒日子越过越难,经济效益大不如前,对当地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弱。特别是改革开放程度的逐步提高,各行各业开始迎来潮涌式发展,“当好县长,办好酒厂”这句话,渐渐过时了。
但酒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贡献并没有弱化,相反,在改革的深化影响下,其做出的贡献越来越大。
2017年,四川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980亿元、增长8.1%。白酒仍是四川省经济的拳头产业,2017年1至11月,川酒实现主营收入2166.9亿元,增长12.3%,实现利润总额249.9亿元,增长26.4%,预计全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470亿元,占四川省生产总值的6.68%。
在贵州,以茅台为代表的白酒产业向来是经济支柱,其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以及在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连年保持在20%左右,对于贵州省,无论是推进供给侧改革,还是拉动经济大盘发展,白酒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017年,山西省新一轮国企改革正式启动,汾酒集团率先与山西国资委签订三年任期经营目标责任书,由此成为改革试点单位。之后,汾酒不仅通过强有力的改革措施,实现了“跑起来”的企业快速发展,更在混改、管理、用人等国企改革的重大课题上,找出答案,趟出路子,真正发挥了“试点”的作用。
或许,更具标志意义的是,在2017年,山东、河南两省均启动了白酒产业振兴计划,为本省酒业发展量身打造了一系列支持办法,涵盖了文化推广、品质建设、经济配套、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得益于这种有力支持,景芝、扳倒井提出了进军百亿的历史性目标,花冠则积极拓宽产业布局,为品牌全国化做准备,这些迹象表明,鲁酒已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无论在四川、贵州,还是山西、山东、河南,在各个酒业优势地区,相比二十多年前,新的产业定位,新的发展思路,新的扶持政策,给酒业注入了更强大能量,也换来了酒业对地方社会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贡献。
“当好县长,办好酒厂”这句老话有了新内涵,这种改变,正是改革所留下的历史写照。
关于“当好县长,办好酒厂”,你怎么看?文末留言等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