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寻
1
春秋战国(秦统一前),是中国思想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涌现出无数思想家,日后对中国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思想在那时已经全部提出来了。
中国文明早在一万年前左右即有出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自商已经出现(约公元前17世纪建立),到春秋时,已经过了一千多年,在那么漫长的历史中虽然有零星的思想记录流传下来,但没有出现如此丰富的思想,为何在这时发生了思想的“大爆炸”?一直是个谜。这场思想爆炸不是孤立的现象,而是全球性的现象,南亚的印度诞生了佛陀,西方的希腊诞生了辉煌的古典文明,故德国学者雅思贝斯称之为人类历史的“轴心时期”。
至今为止,人类对这场“文明”的突然发生过程的原因仍一无所知,我们所能知道的只是其结果:似乎一夜之间人口急剧增多,小邦林立、万国相争,各类才智卓越之士提出了基于个人理念与体验之上的理想,奔走四方,以寻找实现的机会。
诚然,思想繁荣的内在原因我们难以知晓,但其存在条件是清楚的:列国林立,才智之士有充分的迁徙移动自由。
2
先秦时号称诸子百家,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但后世记录与统计下来,也不过儒、法、道、墨、兵、农、名、阴阳、纵横、杂家等十一家,有名有姓的(包括师傅与徒弟)约百十人。
3
要深刻地理解先秦诸子,首先得区分学者、学说、学派这三个概念。
学者就是持某种学说观点的个人;
学说是某个学者个人的学说,而不是一伙人的学说,即不存在一个学派的学说,只存在多个个人的学说,有时人们按某种特征将这些个人的观点统称为某种学派的学说,但实际上,这些学者之间的观点往往互相矛盾,不同学派学者之间的观点往往又有许多共同之处,甚至就某一位思想家个人归入哪个学派都有不同意见(如管仲是儒家、法家、还是道家,历来就有不同的说法。)
学派是一个群体,而且是持续了很久的群体,“先秦诸家”至少从战国时期一直持续到东汉结束。
其实,以“学派”命名先秦时的诸子百家,不太准确,那些“家”并不只是持某种学术观点的个人集合,而是操某种谋生手段的职业群体,所以,准确地说,诸子百家的“家”乃是一个职业群体的概念。今人已经习惯于将诸子百家理解为持某种观点的群体,称之为学派,我们尊重这种既成的认识状态,但要特别强调说明的是,这些“学派”实际上是个“职业群体”。
诸子百家之“家”(或者按今人习惯的称呼“学派”)是个“职业”而不是“行业”,按照行业来说,这些人都是“统治业”即官员队伍中的一部分,他们所从事的行业都是治国安邦打天下的“统治业”,即便墨家、农家这类与生产活动密切相关的学派,其思想巨子也非一般的工匠、农夫,而是这个行业的领袖或管理人员(如墨子、许行等)。
职业是先于思想家个人而出现的,操此业之人数既多,时间亦久,便对此业有所自觉与反思,便提出了各种想法,想得多且深刻的人,就成了思想家。
从这个意义上看,先有“学派”,后有“学者”,而且,再进一步看,这些学者的思想无不带有其职业立场与职业色彩。而这,也是我们理解其思想实质的枢纽。
编辑: 九章丨审核:子白
休闲读品杂志社
(xiuxiandupinTX)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