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徐恭义受邀担任“国际杰出结构奖”评审委员会评委,国际最高桥梁结构工程大奖评选从此有了中国人的声音;2018年,55岁的徐恭义成了约翰·罗布林终身成就奖设立32年来第一位获奖的中国人,也是历年最年轻的一位;2019年9月,世界最大跨度双层公路悬索桥——杨泗港长江大桥即将通车。
中国桥梁史上,徐恭义一个人仿佛就是一支部队,他从21岁大学毕业便开始和桥打交道,如今已是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副总工程师。35年里,他主持设计了50多座特大型桥梁,而年龄相仿的美国工程师30年修3座桥,就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
20世纪90年代初,徐恭义负责我国首座悬索桥——汕头海湾大桥的主梁设计。当时我国现代悬索桥从设计方法、计算理论、施工组织方法甚至每一个重要构件的加工制造都没有标准,都要摸着石头过河。
徐恭义做了中国现代悬索桥设计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吃饭在想、洗澡在想,有时候睡觉做梦都在想。”最后,徐恭义带领团队独创性地解决了预应力混凝土主梁设计的一系列技术难题。1995年通车至今,这座桥仍保持同类桥梁的多项世界纪录。由徐恭义撰写的悬索桥混凝土加劲梁的设计方法,被美国悬索桥专业书籍作为经典案例收录。
随后的二十余年里,祖国的悬索桥如雨后春笋般横跨江河。然而,悬索桥的核心部件的核心制造技术和定价权仍在别人手中。“核心材料必须国产化。”凭着徐恭义这份信念,即将通车的杨泗港长江大桥实现了核心技术完全自主,在悬索桥钢桁梁中首次使用了全焊接工艺,与美国同类悬索桥相比,这座桥梁用钢量指标节省10%。
“目前为止,我还没有最得意的作品,每一座桥回头看都有值得改进的地方。”徐恭义这一生,一直在为建造留存永世的桥梁奔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