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造成的严重污染一直是公众关注的话题,早在上世纪80年代,“干法选煤之父”陈清如就注意到了这一严峻现实。为了减少燃煤造成的污染,还一片干净的蓝天,陈清如数十年奋战在科研一线,年过九旬也毫不懈怠。
要从根本上防治燃煤污染,出路就在于洁净煤技术。但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煤炭的分选以湿法为主,即用水“洗煤”。而我国三分之二以上的煤炭分布在西部干旱缺水地区,湿法选煤的技术难以普及,亟待干法选煤技术的突破。为解决这一问题,1984年,陈清如着手开展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煤技术的研究。彼时,即便是提前十多年就开始研究的西方发达国家,也止步于实验室阶段。
1990年底,正当干法选煤技术进入攻坚阶段时,由于长期劳累过度,陈清如被诊断出肾癌。然而,手术结束不过20天,陈清如便搭乘38个小时火车远赴七台河,为了完成科研成果,他如选择将自己的身体置之度外。
经过十年攻坚克难,1994年6月,世界上第一个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煤工业性试验系统在中国调试成功,每选1亿吨原煤,可排除矸石180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9万吨。在2010年4月召开的国际选煤大会上,陈清如被授予“国际选煤大会终身成就奖”,这是目前国际选煤界个人最高科技成就奖。在大会上,陈清如致获奖感言:“我还将继续为我热爱的选煤事业奋斗终生。”
如今已94岁的陈清如,依然践行他做科研的原则,那就是“顶天立地”。所谓顶天,就是要瞄准国际前沿,不跟着别人后面跑;而立地,则是要以国家的重大需求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