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开头,想带大家做个“阅读理解”,与大家分享曾经风靡老酒圈里的“买猴子”故事:
商人去哪里了?他带着这一套绝佳的盈利模式,奔赴下一个山村,自编自导“买马”、“买羊”、“买鸡”、“买狗”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如今在酒圈华丽上演,只不过,猴子变成了“猴年茅台”,马变成了“马茅”,狗变成了“狗茅”,而唯一不变的是,那位商人一贯的深藏不露以及村民们绝望的望眼欲穿。
今天我来以“看客”视角,带大家了解这“买猴子“背后的故事。
买个“猴子”等赚钱
猴子的背后,是对酒圈对稀缺资源的逐利。众所周知,在白酒收藏市场,酒的收藏价值受到三个方面的决定性影响:品牌、品质和产量。普通消费者收藏酒,无论是投资、还是自饮,从这三个方面来下手,可藏、可饮、稳增值,都算得上稳妥。
不过,有一种酒,还可以满足人对历史文化、艺术内涵的需求,这便是纪念酒。纪念酒中,最贴近老百姓的,莫过于生肖酒。中国传统生肖文化源远流长,生肖纪念酒的出现,以文化为媒介,不仅贴近生活,还满足了白酒爱好者的需求,成为既可以观赏饮用、又可以收藏升值的“液体文物”。
生肖酒之翘楚,在于茅台。一瓶出厂价950元的羊年茅台,未经数年,价格轻松破两万,怎不让诸位村民、看客心动?
伴随着茅台生肖系列酒的持续走高,五粮液、泸州老窖、郎酒等名酒品牌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生肖系列酒产品。
2017年,五粮液发布鸡年纪念酒,2018年,汾酒推出狗年生肖酒。泸州老窖、郎酒、剑南春,都推出了生肖酒,在全国发行。就连以营销著称的江小白,也推出了江小白“狗年京东纪念版”。大酒厂皆如此,中小酒厂便更不用提,一时间生肖酒掀起惊涛骇浪。
生肖茅台,为市场撕开了一道口子,刺激了消费者对高端白酒收藏市场的认知,引领各大酒企望风而动,在酒经销商群体掀起跟风热潮。无论是商人、村民甚至看客都企图趁着这一波热潮分一杯羹。然而,生肖酒真如我们看到的那样风光吗?
猴子还在,商人去哪了?
生肖茅台,曾经创下了行业“只涨不跌”的神话。然而,就在最近,这个“买猴子”的寓言一语成谶,猴子还是那些猴子,商人却再也没有回来。从马年茅台开始到狗年茅台,这一组高峰时期收藏参考价格六万元的生肖茅台如今回归4万左右的价格区间,而且这个价格目前还在不断下行。
2014年马年茅台,出厂价950元,2018年3月京东售价14999,2018年8月京东售价13288,小酒童了解线下渠道,该酒目前在行内流通价跌破一万。
再以2017丁酉鸡年为例,出厂价1599元,目前京东最低报价4158元,线下渠道的流通价格3600元左右,最近价格还在下跌。生肖茅台酒,从一直快速上升的势头中被硬生生打落下来,回跌到了今年以来的市场新低。
商人别走,我这里还有猴子!
生肖茅台有没有收藏价值?当然有,作为一款有数量限制的产品,加之有茅台强势品牌的加持以及国人对于生肖文化根深蒂固的认同,这款酒收藏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然而,当我们究其本质,会发现生肖茅台酒的酒质与普通飞天茅台竟然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从饮用的角度来说,生肖茅台和普通茅台除了价格不一样,酒体都一样!口感都一样!。
让我反过来为您算一笔账,如果用购买生肖茅台的钱来购买陈年老茅台,却是完全不一样的效果:用一瓶2018年狗年茅台的价格,可以买上十年前的茅台;而一瓶2015年的羊年茅台价格,更可以买到近三十年的老茅台。一样的价格,酒体不一样,口感完全不同!
那么问题来了,酒质并不特殊的生肖茅台,为什么会如此受到市场追捧?
让我们回到开头“买猴子”的故事,山林里数量有限的猴子,从商人、村民手中几经易手,几经升值。然而,在价格不断上涨的过程中,消费者在哪里?商人要这么多猴子最终要卖给谁?——无人购买猴子,猴子从村民手中最终仍回到了他们手里。
猴子(生肖茅台)的故事,是商人(庄家)与村民(炒家)的故事。这一场少有消费者参与的炒作游戏,将茅台酒变成了虚拟股票:首先瞄准一款限量产品,炒作概念——资本暗地介入——大力炒作概念——拉高价格,吸引炒家介入——继续拉高价格,吸引散户介入——疯狂拉高价格,引发市场疯狂逐利——资本大量出货——炒家大量抛售——接盘侠被套牢。这是不是与股市的运作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处?
这样的炒作游戏,不仅限于茅台本尊,还波及到了茅台的系列酒。了解酒市的朋友一定对今年“贵州大曲酒”的沉浮不陌生。今年三月,一直默默无闻的“贵州大曲生肖鸡年酒”猝不急防地跳入公众视野,短短一个月时间,从1100元/坛的价格迅速飙升至2400元,最高时期甚至直逼4000元。大起之后,接踵而至的是大跌。如今该酒回落到1500元左右,市场上仍有大量出货,与之前的疯狂态势不可同日而语。
同时几近崩溃的还有被炒得火热的“王子鸡”(茅台王子酒鸡年纪念酒)、十全十美(茅台王子酒狗年纪念酒5L),以十全十美为例,这款产品从炒作起,历经8000,10000,20000的疯长态势,如今价格跌至5000多元。
因为没有市场根基而导致价格暴跌,这当然在意料之中:由商人自导自演的炒作游戏,最终以村民被愚弄、被套牢为代价,一款产品从神坛跌落。然而,值得一提的是,也许用不了多久,又将有另一款产品横空出世,重新上演“买猴子”的闹剧。
[曾宇结语]
当一款产品变成了虚拟投资品,考验的便是人性、是人心。您一腔热情加入到逐利的浪潮,最终能不能全身而退,那就得看拼人品、看运气了。
最后以一句话作为总结:“所有没有最终到达消费者、没有经过正常消耗的投资品,其本质不过是炒作,而最终看的,是这场接力游戏中谁拿下最后那一棒”。
希望这“当头一棒”不要打在爱酒之人头上,否则,就真要伤透我们的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