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酒报记者 刘震东
3月17日一早,华夏酒报微信公众号推出《朱伟先生,请饶了年份酒吧!别让今天的过度开发,毁了明天的持续发展!》一文,引来行业各路大咖的围观和热议。
有为《华夏酒报》点赞的,也有为贵州醇鸣不平的。
直到中午11点半,朱伟亲自“下场”回应说:
有争议不是坏事,贵州醇和枝江的发展欢迎大家监督。文中重点质疑贵州醇有没有陈年酱酒的问题,简单回答一句:有的。不过,贵州醇2000年初开始酱香酒生产,目前最老的酱酒都是2008年以后的,我们去年只推出了真年份10年而没有推出15年、20年,就是这个原因。浓香型酒企转型为酱香酒的有不少,包括郎酒,包括习酒,也包括贵州醇。身处贵州这么好的环境,不下定决心做大酱酒太可惜了。我们春节销售90%以上都是酱酒,我们的酿酒生产也80%以上都是酱酒,欢迎大家到酒厂参观指导。还是要感谢华夏酒报的监督意识,行业确实需要规范发展,而规范发展离不开媒体监督。
这也是朱伟在业界饱受争议后,再次公开回应质疑。
此前,已有多家媒体发布质疑文章。对此,朱伟低调表示:
“最近一段时间,看到有好几篇关于我的批评文章,说我吹牛太过,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眼高手低等等。对于所有这些批评,我的态度是:虚心接受,坚决不改——‘十年2000亿市值’的发展目标,一个字都不打算修改,时间会代我回答所有人。也给大家一点建议:吹一个很大的牛吧,然后用十年二十年的时间去实现它。”
其实,业界争论的焦点看似在贵州醇是不是有年份酱酒,但本质上是在质疑其酱酒的产能到底能否撑得起如此“火爆”的销售热潮和业绩。
据公开资料显示,贵州醇有2400个固态发酵窖池及48个液态发酵池,基酒年产能力达到12000吨。而灌装生产线有5条,成品酒年生产能力约13300吨。从2012年到贵州醇被并购前,企业的最高年产量只有2700吨,最低年产量仅500吨,平均年产量2000吨。
毕竟贵州醇是以生产浓香型白酒为主,市面流通的主要产品也是浓香型白酒,从2008年到现在,到底积累了多少酱酒产能?
即便按照朱伟所言,贵州醇2020年开始扩大酿酒产能,80%以上都在生产酱香型白酒,也就是说今年上半年计划实现的1.25万吨年基酒产能中,有1万吨是酱酒。
如此的酱酒产能,如何帮助贵州醇“圆梦”仅次于茅台的“酱酒第二名”?
又让靠“真年份”重新杀进市场的贵州醇浓香型白酒如何实现业绩再翻番?
未来,贵州醇6年、12年、21年又该何去何从?
说一千道一万,时间的确是最好的记录者和见证者。但作为行业媒体,我们也有责任和义务,倡导行业积极向上的氛围。
正如酒业分析师蔡学飞在华夏酒报微信公众号文末评论区的留言:
如果尖锐的批评完全消失,温和的批评将会变得刺耳。如果温和的批评也不被允许,沉默将被认为居心叵测。如果沉默也不再允许,赞扬不够卖力将是一种罪行。如果只允许一种声音存在,那么,唯一存在的那个声音基本上就是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