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去光鲜很有知识含量的一些工作,比如像工程造价、建筑设计等从业人员,一直给我高大上的感觉。这些工作专业性非常强,而且需要从业人员持证才能上岗,一般只要能把证考到手,据说就是挂个名不用去上班,也有公司愿意花钱把证租来用。
我现在上班的地方办公室很大,与同属一个集团的另外一家地产公司共用。在收藏行业,圈内经常流传的一句话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有时偶然看到坐在大厅的地产公司工程造价设计的工作人员,虽然多数都正襟危坐聚精会神地对着电脑,但不是头上戴着耳机在听歌,就是在看电影,感觉他们似乎闲得发慌无聊透顶。也许是见我们这面三天两头的开会,经常在他们下班后我们都还在继续加班,有人就向我打听我们这面公司的一些情况,感觉不少对到我们这面来工作有很浓的兴趣。
通过聊天得知,他们那面如果接到活路做,也是有点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味道。对我们这面工作感兴趣的,多数形象气质都不错,全是正规院校毕业,有的还是外省所谓重点大学的高材生。我们这面现在也有大规模招聘人的计划,老板还和我是朋友,开会时老板也说过,希望大家有合适的人才可以向公司推荐。
如果不是那天发生的事情改变了我对他们的看法,印象好的几个也许我会找他们认真了解下,如果合适的话就向老板推荐。
那天早上到办公室,我准备去倒水喝,有人拿起杯子已经走在前面,我就等他先去。看见他走到饮水机前,弯腰把杯子放到饮水机接水的位置,用手按了下饮水机,因为隔得有点远,我也不知道他接到水没。等他搞完,随即又有他们公司的人过去接水,都没有谁说话发声,我是等没有人去了才过去的,结果等我过去,才发现饮水机上面的水桶根本就没水。我当时还有点惊讶,嘀咕两声就把空桶拿下来,到离饮水机不远的地方重新搬来一桶装满水的换上去。
我到这家公司也有一个多月时间,我都换了好几次水了,我就还没看见饮水机上面放的水桶没水的时候是哪个主动换的。这件事情,有一阵甚至让我连带对其他的人印象都不好,同属一家公司居然这种小事情都没有人做,何堪大任,还奢谈其他!
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平常做的工作,我认为事越小越没有人管,越能看出一个人的素质和能力。对初次打交道,就自命不凡强调自己是有多大来头的人,我一向是敬而远之,不敢恭维。
在这里,对那些出身贫寒,没有什么显赫学历的年轻朋友,我是希望大家不要气馁自卑,要对自己有信心,是英雄一定有用武之地。我家老爷子就说过,30岁以前用钱买艺,30岁以后用艺卖钱,年轻时候遭遇的所有屈辱、白眼、冷落、不公平都是一种历练,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另外一种情况是有才华的年轻人因为不会钻营,或者就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选择浪迹天涯。哪个领导都想下属能干自己当甩手老板,那身为领导遇到踏实上进的好苗子,是不是应该更加关注和提携培养,多给机会?放他出头又何妨: 据说苏轼年轻时在京城会考,主审官是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他审批卷子时被苏轼的文笔所倾倒。为防徇私,那时考卷均为无记名式。欧阳修虽然很想点选苏轼为第一,但他觉得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怕落人口实,所以最后评了第二。一直到发榜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苏轼。在知道真实情况后欧阳修后悔不已,但是苏轼却一点计较的意思都没有,苏轼的胸襟气度和出众才华让欧阳修很是赞叹欣赏:“这样的青年才俊,真是该让他出榜于人头地啊!”并正式收苏轼为弟子。
从此苏轼一鸣惊人展露头角,成为老师欧阳修的左膀右臂,不仅追随老师办了很多大事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感人肺腑,影响深远的文章。如果没有苏轼,欧阳修的一些宏伟夙愿可能就没办法顺利完成;如果没有欧阳修,那苏轼肯定还要被埋没。名师高徒,风云际会,不管年龄还是地位都悬殊那么大的两个人,偏偏就让他们两个碰到并走在一起了,偶然还是必然,谁能告诉我?每个人的历史都是自己写就的,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千秋功过自会有后人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