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现在提到中国的代表酒,很多人第一时间都会先联想到白酒,但其实中国历史更为悠久的酒类其实是黄酒,还曾是白酒的“老大哥”。而现在说起黄酒,有不少人的第一反应反而是:黄酒是厨房做菜时去腥用的料酒吗?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黄酒一直到清末都属于高端酒,是上流社会和文人雅士的偏好。比如李白就在《客中行》下描绘黄酒的色泽似琥珀: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杜甫也在《舟前小鹅儿》中提及:鹅儿黄似酒,对酒爱鹅黄。
那么,曾经辉煌无比的黄酒,是怎样一步步走向没落,甚至在人们心中沦为“调味酒”的?原因其实主要是以下三点。
一、白酒的崛起
随着酿酒蒸馏技术的出现,白酒开始在当时的社会上盛行,而且因为当时白酒的成本相较黄酒更低,所以能喝得起白酒的人群也更多,而不是只限于上流社会。
黄酒性温,而由于当时的技术还不成熟,白酒更加辛辣刺激,也更凌冽爽口。在那个穷苦的年代,无论是解乏还是御寒,效果都要比黄酒来得更明显,因此也更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因此,白酒不仅迅速“走红”,成为当时的“网红饮品”,并且一直流传到现在,不断发展,逐渐取代了黄酒的高端地位,使黄酒逐渐走向没落。
二、黄酒的成本高
首先是黄酒的地域性很强,脱离了当地就很难再生产出来,也不像白酒一样发展成多香型并存的局面。这一点极大地限制了黄酒的发展,毕竟大家都知道,地理环境条件是很难复制的。
而且虽然黄酒和白酒的酿制一样都是粮食,但是黄酒的出酒率相较比较低,也就是说成本会更高。所以即便黄酒酒香馥郁、口感优质,但能消费得起的人不多,商人们也就生产得少了。
再者就是时间成本极高,要知道白酒存放个三五年就能获得不错的口感了。而喜欢黄酒的朋友都知道,真正优质的黄酒,贮藏时间是越久越好,最好是在十年以上。如此高昂的时间成本,又有几个厂商愿意坚持?
三、“不高端”
也正是因为上面两点原因,目前愿意下高成本酿造优质黄酒的厂商越来越少,导致市面上的黄酒品质十分普通,人们纷纷投向白酒、啤酒或者红酒的“怀抱”。而且黄酒自身也“剑走偏锋”,开启了“料酒”之路,因而在很多人看来,黄酒就是“不高端”。
毕竟在国内,酒可不仅是只做饮用一种用途,还能用于送礼或者收藏等,飞天茅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所以在多数人看来不够高端的黄酒,也就逐渐走向没落了......